說完,便結束通話了電話。
兩位與諸侯王談崩,前線的越軍和晉軍開始對峙。
此事一出,聯盟內部頓時炸開了鍋。
聯盟的團結出現了巨大的裂痕,各國都在觀望,這場內部的紛爭究竟會如何收場。
前吳王齊剛毅,身為聯盟名義上的盟主,當他察覺到聯盟內部因越晉之爭而有可能分崩離析時,心急如焚。
他立刻拿起電話,試圖調停越晉兩國緊張的關係。
電話中,前吳王齊剛毅的語氣看似公正,實則整體偏向越國的利益。
他深知,此時若不能穩住越國,聯盟的局勢將更加不堪設想。
而前吳王齊剛毅同樣有所圖謀,越國突然爆發出來的強大實力,著實令他震驚不已。
如今閩國國力大損,丟掉北非地區。
在他眼中,晉國已沒有了太大的利用價值。
相比之下,越國的實力更為強大,吳國未來的發展還需要越國的大力幫助。
於是,在一番權衡利弊之後,做出了放棄晉國的選擇。
晉王李鳳鳴看到這個情況大怒,但晉國卻無法面對聯盟的壓力。
現在聯盟即將大勝,負氣退出又會損失大量利益,只能暫時忍下這一口氣。
前吳王齊剛毅調停好這件事,他與越王白元貴展開了一場激烈而隱秘的利益交換。
齊剛毅說道:“白老弟,只要你能支援吳國儘快打敗桂國,未來的利益定不會少了越國的一份。”
越王白元貴沉默片刻,回道:“齊兄,那可得看你拿出的誠意夠不夠了。”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終於達成了協議。
越國不會覬覦桂國的領土,索要桂國部分財物與人口。
吳國主要目的就是桂國領土,看到越國的條件,痛快答應下來。
……
聯盟軍隊與桂國交戰的主戰場,硝煙瀰漫,戰火紛飛。
局勢如同陷入了泥沼,一直僵持不下。
聯盟軍隊採用了多種戰術,卻始終沒能突破桂軍防守嚴密的多瑙河防線。
吳軍統帥郭溯仁站在指揮所部,望著地圖上的戰局,眉頭緊鎖,滿面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