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大營
皇帝的詔書三天前就到了譚大將軍手裡,與詔書一同來的還有一個用來盛放頭顱的木匣子。
這日已近酉時,天色逐漸昏暗,帥營中已經點起了數個燭臺。將軍再次開啟詔書,這些天他已經讀了好幾遍了。這一遍看完,他一把將詔書甩到地上。
“來人,傳縕紇提。”
“是。”
縕紇提自桑魚兒走後,已經在北境軍中呆了好些日子了。大將軍只是將他軟禁在營帳中,從來沒有召見過他。當縕紇提走進主帥營帳時,甚至還有點不敢相信。
“見過將軍。”縕紇提行的是柔然的禮儀。
“縕紇提,你有何所圖?”將軍直奔主題。
縕紇提訝異的說道,“我以為將軍召見我,是看到了柔然的誠意。”
將軍瞥了眼桌上的木匣子,“看到沒有,這是用來裝頭顱的匣子。如果你有一句話不實,我就把你的頭放進去。”
縕紇提看著木匣子,面無懼色,“將軍,以我的身份,從我走進北境軍營的一刻,生死已經在你們的掌握中。但我還是來了,我在這裡呆了這麼久,就是最大的誠意。柔然想要的是和平。”
將軍不為所動,“你們殺完人,搶完東西,再來和我談和平。你自己不覺得可笑嗎?”
“將軍,連年打仗,雙方各有死傷。我們攻不下北境,你們也攻不進草原。停戰議和是為了柔然的牧民,也是為了北境的百姓。”
“休養生息,讓你們有機會捲土重來。”將軍輕蔑的說道。
“將軍,我們不可能永遠活下去。我將歸於長生天,將軍也一樣。我們都只能保證在有生之年,邊境再無戰事。以後的事情,自有後來人。”縕紇提似乎被將軍輕蔑的態度所激怒,“否則將軍就殺了我,何必多說。”
縕紇提不再開口,局面僵持了起來。將軍瞪著縕紇提,後者也毫不示弱的回瞪他。譚家世代鎮守邊關,五代為將,歷經三朝。譚家的威望和戰力庇佑著整個北境,譚家人是北境的無冕之王。譚虎可不是靠家族榮光才當上的將軍,也是從小兵做起,一步一步打上來的。父將譚愷過世之後,譚虎名正言順接任了大將軍,守護北境是他一生所願。他很清楚若是真能促成議和,對北境有多麼重大的意義。所以他才派了桑魚兒等人去京都,沒想到皇帝的反應這麼大,又是要請罪,又是要縕紇提的人頭。
縕紇提是一員優秀的將領。如果可以,他也想殺了縕紇提,為北境除掉一個後患。但是不可以,人家是來議和的。比起縕紇提的命,議和更加重要。北境太需要休養生息了。大軍骨子裡已非常的疲憊,百姓的生活也猶如煉獄。就為這個,將軍捨不得殺縕紇提。但是不殺,如何向朝廷交代。皇帝絕不會善罷甘休。
營帳裡時不時有微風吹入,燭臺的火光遇風搖弋,跳躍的火光映的將軍臉上陰晴不定。終於,將軍握手成拳在桌案狠狠砸了一下,“好,我答應和柔然議和。”
縕紇提一愣,“你朝皇帝同意了?”
“我代表北境與柔然議和。”將軍語氣堅定,不容置疑。“你且回去送來議和書,叮囑你的人。無論發生任何事,不要輕舉妄動。”
縕紇提愣怔的看著將軍,這是什麼意思?果然皇帝還是不同意議和,那麼柔然和北境議和又有何用。突然他想起了譚將軍的身份,恍然大悟,“好,一言為定。”
隨後,譚將軍派人將縕紇提送出了大營。縕紇提騎著北境軍中的馬匹,朝城中城方向飛馳。
“真沒想到,譚虎竟然有這樣的魄力。這麼看,北境很快要有王了吧。”縕紇提一邊暗忖,一邊快馬加鞭的往城中城趕去,“必須儘快通知父親,議和有望。”
送走縕紇提,將軍即刻派人傳來朝廷的特使。特使聽聞將軍傳召,以為將軍已經下了決定。他興高采烈地走進帥營,張口就道,“將軍是不是已經有了決斷……”
特使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早已埋伏在一旁的軍士絆倒在地。軍士抽出砍刀,動作利落的朝他脖子上抹去。很快,特使的頭顱就被裝到了木匣子裡,日夜兼程被送往了京都。
京都城外
今日,是曹淼帶柳家人和樊淑蘭回桃花島的日子。桑魚兒、唐彥、閭千勉也和柳十方一起來送行。
樊淑蘭先上了車,桑魚兒囑咐道,“這一路要接上不少人,曹淼可能照顧不到你。自己要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