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子”二字指的是誰,大家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而范增能夠說出這句話,也符合范增一直以來的行事風格。
很多人用餘光掃視項羽,發現他的臉色果然十分難看。
項羽確實憤怒。
他更加鞏固了自己剛才的想法:范增是不會回到自己身邊的。
而范增的這種脾氣,真的回到自己身邊,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項羽自然不會認為是自己錯了,反而認為范增太小看自己。
劉邦是什麼東西?
也配和我相提並論?
你既然這麼看不起我,我偏要讓劉邦成功離開鴻門,然後我再正面打敗他。
這種想法很幼稚,但是這確實是項羽此刻的真實想法。
然而對於把控項羽的心思,高大全已經達到了巔峰。
每一次劇情的進展,都準備掐準了項羽的脈搏。
他自認能夠打敗劉邦,《鴻門宴》後面的故事,就是講述的劉項在戰場上兵戎相見的場景。
最開始,項羽佔據絕對的上風,百戰百勝,有好幾次都差點直接殺死劉邦。
項羽臉上終於出現微笑,高大全還是有些眼光的,知道朕的能力比起劉邦強得多。
但是很快,項羽就笑不出來了。
他依然在打勝仗。
但是他卻發現,己方的軍隊越來越少。
而漢軍一直在打敗仗,但是漢軍的軍隊卻越來越多。
如果身在局中,以項羽的鼠目寸光,他不一定能夠看透其中奧秘。
但是此刻,他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在看《鴻門宴》,他在軍事上面確實是有天賦的,很快就意識到問題出在了哪裡——他贏了戰爭,卻輸了戰略。
漢軍每一次的征戰,都是有其目的的。
而楚軍的每一次戰爭,都是因為戰爭而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