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一無所有的人,經過努力打拼之後擁有了一番事業,這很值得敬佩。
但是更值得敬佩的是,在看清了前路必然會粉身碎骨之後,斷然將全部基業拋棄,果斷回到一無所有的狀態當中。
范蠡便是這樣的人。
當年在春秋時代,范蠡並不是孤月空懸。
當時,范蠡和文種是並稱的。
甚至文種一度比范蠡名聲更大,更加被世人推崇。
但是在越王成為霸主之後,范蠡看穿了越王只能同患難不能同富貴,及時抽身而退,留下千古美名。
而文種則嘲笑范蠡膽小怕事,心安理得的享受自己成功後的一切。
最終,文種被越王賜下一把寶劍,勒令自殺。
事實證明了范蠡的決斷和魄力。
本來的絕代雙驕,在當年沒有分出勝負,但是在日後的史書評價上,范蠡卻已經勝出一籌。
而現在,張良體現了和范蠡一樣的特質。
他向劉邦推舉范增,就是為了讓范增取代自己,以便於他日後功成身退。
這樣的人,註定會收穫無上美名。
而且所有人都會記住他的好。
劉邦如此,范增如果承情,也會如此。
“漢王真是福氣,能擁有張良這樣的大才。漢王也是睿智,能用好張良這樣的大才。”范增忍不住讚許道。
劉邦卻沒有笑容,反而極為失落。
“範老這樣說,是準備拒絕本王的邀請了?”
“漢王,雖然我已經辭官,但是若是接受你的邀請,霸王是不會放過你的。”范增搖頭。
劉邦身軀瘦弱,面色蒼老,和霸王的英武俊毅完全不能夠相提並論。
但是這一刻,劉邦神色肅然,身上卻有和霸王同等的威嚴。
“範老,這點不需要您擔心。本王要用你,自然會承擔起後果。明人面前不說暗話,本王要和霸王爭鋒,如果連這點抗壓能力都沒有,又如何再進一步。”劉邦正色道。
在高大全和范增面前,他居然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野心。
高大全越來越佩服劉邦這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