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來說,文試是一個公平的比試。
一方選擇文壇前輩做評委,一方選擇比試地點。
主場優勢不能說沒有作用,而親自去拜訪那些文壇前輩,無論如何也能混一個臉熟。
不過從現在的局面來看,高大全選擇的主場,已經成功被站在陳世美那一邊的人所佔領。
而那些評判的文壇前輩,是陳世美一人請來的。
僅僅從現在來看,高大全在戰前準備中已經落入了絕對的下風。
很多人都是不知情的,尤其是圍觀群眾,他們看向高大全的眼神中已經蘊含憐憫之色了。
不過如高俅、包拯等人,都好整以暇,看上去沒有絲毫擔心。
按照禮節,他們紛紛向太后和皇后行禮,但是不卑不亢,並不低人一等。
在江南州,皇室做不到一呼百應,而且姿態也放的極低。
大宋的官員,對皇帝來說並不是奴才,準確的說更像是合夥人。
這方面九州任何一州風氣都沒有江南州開放,對皇帝皇后行跪拜禮那種事情是不會在江南州發生的。
所以高大全不懂陳世美的驕傲。
當上一個駙馬,有什麼可驕傲的?
以往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的那些狀元公,不乏當上政事堂宰相的,人家那才是真牛逼,與皇室共治天下。
太后和皇后也沒有理會高大全,她們和高俅包拯簡單說了幾句話,然後向周圍的圍觀群眾打了幾聲招呼,引起了四周一片歡呼。
當週圍平靜下來,太后皇后還有那些文壇的前輩都一一落座之後,直播也準時開始。
留在正中間的,只有三個人,李師師、高大全和陳世美。
而四周的攝像頭,則不斷的轉動。
李師師先為大家介紹今天與會諸人。
太后、皇后、二程,還有很多的文壇名士。
甚至當朝諸公都來了三分之一,其中不乏看熱鬧的。
這些人倒不一定是全部站在陳世美那邊,很多人對於高大全也是十分好奇的。
愛蓮先生的名聲,在目前還是要比陳世美好的多,也硬的多。
陳世美歸根到底還是底蘊不夠,而且攀龍附鳳太過熱切,這點並不為文壇所喜。
要不是二程示意下面的學生為陳世美吹捧,陳世美是不可能有現在的支援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