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虎痴> 第六十七章 初聞戲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七章 初聞戲忠 (1 / 2)

費良極為恭敬地將兩封信交到許褚手裡,這幾天親眼見證了張氏、黃氏的結局,對他內心深處觸動很大。

以往在陽翟,所見張氏、黃氏行徑,那是真正的氣焰滔天、貴極一郡。出則車駕十乘,隨從百計;入則酒池肉林,奢糜無度。百石吏見到他們,只能退避三舍;即便是太守陰修,亦或郡中大吏如功曹鍾繇、五官掾張禮等,也只井水不犯河水罷了。

可就是這樣兩個家族,被許褚一夜之間給滅了。說是血留成河,亦不為過。黃氏還好說,張氏可是中常侍張讓的本家!能做這種‘奮不顧身’、‘擊強除暴’事的人,費良不由想到了兩個赫赫有名的人物——漢孝武時的雁門太守“蒼鷹”郅都,以及光和二年時任司隸校尉的漁陽人陽球。此二人皆是酷吏,亦是殺伐果斷、用刑殘暴之人,費良把此時的許褚跟郅都、陽球比,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很恰當。

許褚接過信,看見費良戰戰兢兢的樣子,不由好笑道:“費君放輕鬆些,本府又不是豺狼虎豹。”

巧合的是,許褚展開信一看,荀彧、鍾繇兩人的信中也提到了郅都跟陽球。

荀彧信中說:蒼鷹郅都,直言敢諫,面折大臣於朝,任雁門太守時令匈奴不敢來犯,最後卻屈死於竇太后手中。鍾繇亦道:陽正方(陽球字正方)為尚書令時,不畏豪強,奏請廢除洪都文學,遷司隸校尉後,誅殺權宦子弟,毫不留情。但後來正因得罪了權貴,被誣獲罪身死,妻、子被徙邊疆。

信中除了用典故提醒許褚外,還說了何進與袁紹對此事的反應,用荀彧的話來說,何進是既憤怒又無奈,袁紹既驚訝又竊喜。

許褚看完後,覺得荀彧與鍾繇的提醒倒沒什麼,因為他知道不管是張讓還是其他人,此時都無暇顧及到潁川來。倒是袁紹與何進的反應,荀、鍾二人信中含糊其辭,讓他摸不準用意。

把信遞給郭嘉,郭嘉快速瀏覽一便後,便對洛陽的局勢有了大致的猜想。所謂‘書生不出門,預知天下事’,只是個誇張的說法。不管是許褚身邊的郭嘉此時對洛陽局勢的分析,還是歷史上在‘草廬’中替劉備謀劃三分天下的諸葛孔明,應該都是用同一個辦法預知天下事的——寫信。

郭嘉交友廣泛,洛陽城中不僅跟荀彧多有書信交流,還跟何顒等名士志趣相投。他對天下局勢的判斷,就在跟這些好友的書信來往中慢慢形成的。諸葛亮也一樣,隱居田園,觀望天下,靜候良主,為什麼劉備一出現他就認定其是明主,為什麼又能說出一套三分天下的曠世奇策來,就是在跟荊州名士的交流中獲得的。當然,郭奉孝、諸葛孔明二人本身的智慧,也是他們能從中得出精確判斷的重要原因。

但聽郭嘉道:“主公族滅陽翟張氏、黃氏,已把大將軍逼到不得不跟宦官攤牌的地步,京都不久必會有一場腥風血雨。”

這點許褚能想通,因為在張讓等人眼裡,他這個潁川太守是何進與袁紹的人。不過他動手滅了張氏,是否會改變原有的歷史軌跡呢?

於是就追問郭嘉後續會怎麼發展,郭嘉想了想,道:“大將軍跟司隸校尉手握重兵,可惜沒有何太后下詔書,他們還是動不了張讓分毫。”

一旁聽著的費良納悶了,大將軍怎麼就動不了張讓等人?既然動不了,剛才郭嘉說的腥風血雨又是什麼?因故問道:“大將軍獨斷朝綱,袁本初權重一時,為何奈何不得張讓?”

袁紹的司隸校尉一職權利非常大,之前提到的陽球,就是在司隸校尉任上殺了大宦官王甫一家,逼死太尉段熲。所以以費良的眼界,袁紹跟何進二人合力之下,張讓等宦官實是待宰的羔羊而已。

郭嘉搖頭笑道:“獨斷朝綱,權重一時,難道還能直接帶兵進宮不成?張讓等人擁立天子有功,手握宮衛,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除掉的。沒有太后的詔書,大將軍與袁紹亦只能在皇宮外乾瞪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