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侯,陛下有請!”
楊清源簡單地整理了一下形容,跟隨著汪植來到了周帝的寢宮外。
但是汪植並沒有和楊清源一起進入周帝的寢宮,而是停在門口。
“楊大人,陛下在裡面等您,奴婢不便進入,還請您自己進去。”說完便退到了一旁。
“吱!”一聲開啟殿門的咯吱聲後,楊清源進入了周帝的寢宮之中。
此刻的寢宮之中,只有一個小宮女隨侍在周帝身旁,其餘的內侍都已經被周帝屏退。
“楊卿,回來了?!”
寢宮之中響起了周帝虛弱的聲音,那是一種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衰敗感。
讓楊清源不禁想起自己殿試之時,初見周帝的情形。
美人、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帝王更是如此。
周帝從傳統意義上講,用傳統史觀來看,絕對是一代明君。
仁智通明之德,承周初定,躬儉省約,以惠休百姓,救贍睏乏,除酷刑,減律法,薄葬埋,損輿服,所謂達於養生送終之實者也。
就文治而言,周帝已然走到了巔峰。
太祖高皇帝屢次北伐,追亡逐北,固然驅除韃虜,恢復神州。
但是連年征戰,也極大地增加了百姓負擔。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不是一家之言。
而周帝的出現,便是一劑安神化瘀的良藥。
輕賦稅,減徭役,興修水利,勸課農桑,撫平冤獄,整頓吏治。
在歷史意義上或許沒有太祖高皇帝這般重大,但對於當代百姓而言,無疑是最好的君主。
或許從後世人的角度,周帝是有缺陷的,比如最終沒按律處罰太子。
但殊不知後世的權貴也未必沒有八議之法。
以現代人的觀念來評價古人,無疑是最無恥的方式。
那嶽武穆就是阻礙民族融合的罪人,秦繆醜則促使文化交流的功臣。
看到形容枯槁,氣若游絲的周帝,楊清源的語氣也忍不住有些更咽。
“一別……經年,我……臨死之前……還能見你,確實是一件幸事了!”
周帝說話斷斷續續的,連“朕”都不自稱了!
無論是周帝對於楊清源還是楊清源對於周帝,感情都是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