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重生之美國大亨唐崢> 771,五花八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771,五花八門 (1 / 2)

尋找最快更新網站,請到衍墨軒網

這座龍王廟的歷史長到說不清楚它具體的建造歷史 有確切歷史記錄的 最早年代是北宋時候 這裡就已經有了這樣的一座龍王廟 香火很盛 信眾頗廣 具體的規模不詳

此後 這座龍王廟也是歷經了無數的滄桑變化 改朝換代 兵禍 火災 洪水 颱風……無數次的毀損 又無數次的重建

有趣的是 不像是一樣歷史上有名的名樓古剎 在經歷很多重大事故的時候 都是全盤皆毀 而這座龍王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龍王保護 無論它經歷了什麼樣的災難 總會有一部分完好的儲存下來 一路留存到了今天 呈現在了人們面前

在民間的傳說中 這自然是龍王的功績 於是香火是一代盛似是一代

幾乎每一朝每一代 這座龍王廟總有大量的信徒樂於掏銀子為它重建 改建 擴建 而每一朝每一代的人們都有自己的審美觀、建築風格以及在信仰上的堅持 於是 這座龍王廟不僅在規模上日益擴大 而且在建築風格上也是五花八門 你幾乎可以在它一個個殿堂門廊裡找到北宋之後各個朝代的建築印跡 真正的古建築行家甚至還能說哪些建築是哪個朝代中哪個時代的建築風格的哪種代表xing流派

各個時代的建築和和氣氣 熱熱鬧鬧的堆疊共存在一起 簡直就像各se蘿蔔在開趴蹄 研究古建築的學者和專家們對這個大趴蹄十分著迷 他們可以在這裡找到他們需要的一切

不過 對於平常百姓 如安然這樣的外行們來說 也只能對著旅遊手冊看熱鬧的份兒 如果不對照著圖解來遊覽的話 對於他們來說 幾乎看不出這些趴蹄的參與者們彼此之間有什麼不同 又來自哪怕個朝代的的哪個時代 到底是老誰家的小誰 只知道這些都是古代建築 如此而已

除了這座廟宇在建築上走的是混搭風之外 供奉的神仙也真的可以看出中國人在信仰上兼收兼蓄的包容 也很混搭

除了龍王爺本人之外 他的信眾們在歷朝歷代又為了請來了眾多的房客和鄰居 只有你想不到 沒有他們請不到的

由於龍王的形象在中國歷史上演化的久遠和複雜 致使在道教和佛教中都可以找到他老人家的身影和傳說 所以 到了民間百姓的手裡 他老人家的工作關係在一些地方就沒個定論了

於是 你說他跟太上老君嘛 自然是熟的 在中國古代 他們一直是老同事來著 你說他跟佛祖嘛 自然也是熟的 在佛教的典籍也可以找到他老人家的工作業績 所以 人們為他請來的趴蹄來賓中這來路可就雜了

有道教的太上老君 也有佛教的數位羅漢

除了這兩個系統中的老同事之外 當地百姓怕龍王爺嫌棄趴蹄的來賓中只有老朋友太單調 不夠熱鬧 於是他們又為他請來了一些新朋友

包括本地明朝的一位為百姓們做出重要貢獻的知府大人 在死後 當地的人們感念他的恩德 為他在龍王廟旁建立了一座城隍廟 後來城隍廟毀於一場大火 也不知道為省事 還是有什麼其他原因 後來在龍王廟的又一次擴建時 乾脆就把這位百姓們投票民選出來的城隍爺也給請進了龍王廟 成了龍王爺眾多房客中的一位

與城隍爺類似的 還有一位烈婦 以及一戶捐建人的老祖宗

這些非常具體的變遷和八卦在一些比較粗乏的旅遊手冊上是看不到的 就連龍王廟的內部遊覽指示牌上也沒有過多的說明 這些五花八門的神仙們只是沉默的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靜靜的看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和信眾 對於自己的來歷不置一詞

安然此時之所以給安國慶和李綵鳳講得頭頭是道 聽得他們連連失笑 也是因為上一次他們來津源旅遊時 小書呆吳澤榮從當地的舊書攤上淘到的一本小冊子裡讀來的

那是一本幾年前 由津源本地的文化部門發起的一項活動 本著弘揚本地傳統文化的精神 集中了本地的一些文化工作者專門對龍王廟的歷史進行了一次細緻的論述與考察 將最後的結果編輯成冊 刊印發行 然而 看得出 當初的文化部門在發行的時候 信心並不足 發印量本身就很少 而且看樣子更傾向於內部消化

其實從小冊子本身的內容來看 這項工作搞得還是挺不錯的 可惜 沒有更好的後續規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