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就一定代表著成功嗎?就一定代表著幸福嗎?天才到底有個什麼樣的標準?我們除了把自己變成天才之外,難道就不能成功了嗎?就不能獲得幸福了嗎?
安然覺得這其中顯然是有什麼誤區。
天才畢竟是少數,而天才之中,能有機會對自己的天賦善加利用,並取得成功的也佔少數。大部分人都既不是天才,也不是笨蛋,而是處於天才與笨蛋中間的普通。
普通人一樣可以獲得成功,更可以獲得幸福。
而且無論是天才和普通人想獲得成功和幸福都要透過自己的努力。
天才也並不證明就是全知全能,這世間總有一種殘酷的公平,老天給了天才一些好處,總要拿走一些什麼來達到平衡。就像是光明與黑暗,永遠是相伴相生,有怎樣的耀眼的光明,就會產生怎樣濃重的黑暗,只是人們似乎永遠被美好的光亮所吸引,卻往往忽略了那些並不美好的陰暗。
這種想法也許在有些人看來是阿q精神,安然卻覺得這其中不無道理。
天才的稱謂永遠與普通人無緣,無論是光明還是黑暗。
普通人成為不了天才,其實也並不是沒有其他的選擇。雖然在有些人看來,這世間只有二分法,只有成為天才才能代表成功。他們忘了這世上還有“地材”和“人才”。
這是與“天才”相對的兩種稱謂,這種說法,在本質倒是沒什麼差別。
“天才”的“百分之一”的靈感是上天的恩賜,而“地才”或是“人才”卻是由普通人透過努力來獲得,可以是由後天的經驗和奮鬥來補足。
其實老師和家長根本不用說那種善意的謊言,不需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認為只要透過努力就可以成為天才。只要老老實實的告訴孩子們,你們都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天才,所以你們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想要成功,想要獲得幸福,唯有腳踏實地,老實努力,這遠比那些善意的謊言來得實在有效。
不過,反過來再想想,也許他們這些被這個善意謊言所欺騙了無數年的所謂“受害者”們也冤枉了老師和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許老師和家長們確實是實在的希望自己的學生和孩子可以變成天才,在獲得成功和幸福的道路上可以不用那麼辛苦,其過程也可以不用那曲折和漫長,卻可以獲得比普通人更高的成就。
然而,普通人就是普通人,就像是那句實話所言,靈感和天賦是不可逾越的,不如老老實實認清現實,從實際出發,給自己制訂實際的目標併為之努力,結果也許還能超出預期。
在寫稿問題上,安然一開始只是為了想提高自己的語文和作文成績,抱著純然的功利想法。但慢慢的,她也發現這是一種換成一角度和距離觀察世界,總結自己,疏通情感,記錄時間的方式,與攝影類似,又不完全一樣,兩種形式不可互相替代,但都讓她感到喜歡。
她把它們都發展成了自己的愛好。
一旦從一種功利的目標轉成了為功利se彩逐漸降低的愛好之後,很多事情也就變得不太一樣了。
但無論是出於功利的目的,還是作為愛好,安然都沒想憑藉於此成為什麼“地才”或是“人才”,只是憑著興趣來試著努力,看看自己最後能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同時也在享受著這種努力的過程。
收集生活中人們的生動有趣的句子,也是一種努力和享受,同時也是一種經驗的積累。
天才可以創造。而沒有天賦的她只能收集。
但收集本身也是需要經驗的。
發現美需要敏銳的眼光和能力。
〖衍.墨.軒.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