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缺乏天賦的情況下,還想盡量獲得一點小小進步,安小老太太思來想去,那就只有靠收集了,在生活裡注意收集身邊人們說話中那些無意間說出的金句,然後用在自己文稿中的合適的地方。
這對於一個號稱筆記控的人來說,真是再合適沒有的選擇了,簡直就是摟草打兔子捎帶腳的事,要不她也是必須隨身揣著至少一本筆記本和至少一支筆,隨時隨地的寫寫寫寫。而對於安小老太太來說,一隻羊也是放,兩隻羊也放,十塊布頭也是撿,十一塊布撿起來也沒啥子大區別。
而且,安然相信那句話,“熟能生巧”,還有一句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對於這種生活中的原生態精煉語言也是一樣,收集得多了,聽得多了,注意得多了,慢慢的,自己也可以摸到一種的語感和竅門,有了積累,也能產生轉化的基礎。
這很難說是不是安小老太太收集有癮給自己找的藉口,反正,對她來說,這不僅是一種自我提高的途徑,更多的是一種個人愛好,就像楚姑娘說的一樣,她這也是一種收集癖,而且種類廣泛的收集癖。
安然記得自己上輩子小時候曾經看過一部瓊瑤阿姨的電視劇,叫在水一方,對於已經網文慣得口味相當刁鑽的安然來說,別說劇情已經忘了大半,只記得一個模糊的梗概,就是全部都記得,瓊瑤阿姨的苦情戲也不合安然這個只喜歡看歡樂小白文的人的口味,但其中有一個人物,安然倒是記得挺清楚。
說來也挺奇怪,那個人物既不是男主,也不是男配,更不是什麼女主和女配,而好象是男主的姐姐或是妹妹的丈夫還是男朋友,可謂是配角中的配角,長什麼模樣長什麼名,這都記不得了,只記得那人好象是個編劇,出現的時候,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時候,這位先生總是說類似的話,等一等,這句話說得好,我要記下來,以後會用到。
說來奇怪,在水一方中,那麼多的場景,那麼多的人物,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讓她回憶起來,印象最深的就是主題歌和這個人物了。
上輩子,網上資源很多,想重溫一遍老劇也不是什麼難事,可那時,別說是這個人物,瓊瑤阿姨的老劇,就連電視劇她也是很多年不看了,相比於那些讓她總忍不住這不滿意,那不滿意的電視劇,她更喜歡網文和漫畫,尤其是網文,如果不滿意,她還可以留言表達不滿,在水一方神馬的,早不知道被她忘在哪個角角落落。
一直到了這輩子,她好象開始得上了筆記控的毛病之後,關於這個人物和這部劇的記憶才一點點的從記憶的深處慢慢的浮現出來,在此時網路媒體還不是很發達,網路資源也不是很豐富的時候,細節跑偏偏執狂再想尋找這個人物的名字也是無處可找,她還特意向好友們詢問過,是否記得在水一方里的這個人物,好友們倒是不說不知道,只是拿“果然,變態的關注點從來都是變態”的小眼神回望凝視她。
安小然覺得她一點都不變態,她就是愛好相對特別那麼一點點,真的只是一點點,好友們完是多見多怪,等以後網路文化大發展大膨脹的時候,他們就知道了,中國人的人口總數有多少,網路人口有多少,她的這點小愛好算個屁啊,比她特別的人多了去了。就算你在中國找不著,還有世界呢,全世界的網路人口中,口味特殊的人更是數不勝數。
你沒看瓊瑤阿姨的電視劇裡不就有這麼現成的一個,所以,安小然就在自己的小筆記本上記下一本,將來不論是電視劇重播——這個好像希望不大,還是去音像帶租借店租借——畢竟她就是找一個配角的名字,又不準備重溫劇情,怕被男女主的虐戀憋屈著,因著這個去買一套劇集,就有點太不划算了,總之,無論如何,跑偏黨都下定決心了,她都爭取找到她的這位知己的名字。
雖然安小然同學總是不肯承認自己的古怪,但是當她這邊刷刷刷的開始動筆的時候,修習佛法,講究心境的智清師傅也還是被這位小姐多多少少嚇了一小跳。
要說由於龍王廟本就屬於津源本地的一個名片式的名勝,雖說津源地方不大,從全國來說不說默默無聞,但真聽過這個名字也沒多少,只是在全省來說,津源的龍王廟倒也算是有一點點的小名,別的不說,周邊城市的遊客每年倒也能接待一些。
〖衍.墨.軒.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