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他就會錯過擊球點,即使用手腕挑高球也很難很難將網球控制回場地。
沒有時間遲疑,費德勒正手就已經出擊,在身體和腳步都無法提供支援的糟糕情況下,全靠手腕。
一拐一撇,網球,就已經在球拍的延伸盡頭勉強勾了回來。
從高文到費德勒,幾乎是複製黏貼,兩個人分別在自己正手位用相似的技巧完成相似的一拍擊球。
堪比映象。
而後,網球再次沿著斜線飛了回去。
同時,費德勒進一步撕扯開角度,他的回球找到高文右側發球區前區的一個落點,刁鑽地飛了出去。
兩位球員將整個網球場的橫向空間利用到了極致。
赫!
全場,一片驚呼,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高文充滿想象力與衝擊力的回發球已經技驚四座,卻沒有想到,費德勒居然還能夠用無與倫比的手感展開反擊。
這不,高文狼狽、費德勒也狼狽、高文更狼狽。
高文的腳步,正在歸位,並不是補防反手,而是重新回到場內,為下一拍做準備,卻沒有想到費德勒繼續撕開對角線,將球場空間利用到極致,迫使高文二次啟動,腳步直接就已經衝向雙打區域。
而且,高文應該如何回球?
繼續撕扯角度嗎?那下一拍,兩位球員可能就越來越靠近球網,幾乎站在平行位置繼續擊打斜線。
打破僵局改變線路嗎?因為縱向空間嚴重縮短,稍稍不注意可能就出界,太過小心則沒有威脅羊入虎口地給予費德勒進攻機會。
難!
難於登天!
但電光火石之間,也不見高文思考或者遲疑,靈光一閃,在腳步到位前,正手就已經提前伸了出去。
一切一削。
腳步可能來不及到位是一方面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透過切削打破節奏——
站在費德勒面前交手四盤比賽,高文在學習也在成長,從費德勒身上學習到的東西當場就投入使用。
而且還是在賽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