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
這,意味著什麼?
答案,非常簡單。
不管德約科維奇是否願意,他都必須上網,高文故意用這樣一拍淺區回球將德約科維奇調動到網前。
同時,強烈下旋的控制讓網球過網急墜,恐怕沒有留下多少回球空間,如果德約科維奇到位速度再慢一些,擊球空間就更少。
綿裡藏針,暗藏玄機。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當O2球場都扼腕高文沒有選擇死磕到底的時候,專業人士們一下就看出殺機。
德約科維奇必須快速移動,並且是全速衝刺,但即使如此,留給他的擊球空間也依舊沒有剩下多少。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來,兩位球員都在朝著自己的左側跑動,放在球網兩側形成一個錯位,拉開空間,如果此時德約科維奇選擇擊打直線,也就是高文的正手位身後空檔,輕而易舉就能夠形成制勝分。
難道德約科維奇就看不出來嗎?
但是,德約科維奇卻不能。
因為下旋、因為減力,德約科維奇處於高速移動狀態,雙手反拍控制難度成倍上升,選擇直線的話,下網可能性非常高。
德約科維奇一下就看出來,高文就是挖了一個陷阱,引誘他選擇擊打斜線,然後高文等候在斜線位置展開反擊。
重點在於,高文挖陷阱,德約科維奇就不會反擊了嗎?
算計與反制,這才是網球真正有趣的地方。
和高文一樣,德約科維奇也第一時間完成觀察、判斷、選擇,並且出手。
一個滑步。
德約科維奇的身體完全舒展開來,雙手反拍搶了小小半拍,在網球繼續下墜之前,輕輕一挑一抹。
同時,發力——
喝!
斜線,確實是斜線,卻又不是簡簡單單的斜線。
德約科維奇用雙手反拍將下旋球拉起來,包裹出一道拋物線,朝著底線深區推送,依靠自己主動發力,將旋轉和力量包裹起來完成一拍高難度兜球,推向高文反手位的死角。
這就叫做“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嗖。
網球宛若光箭一般,浩浩蕩蕩地橫穿整個球場,鑽入死角,又轉又重,勢大力沉地撲向高文的鼻子。
儘管高文提前移動提前佈局,但德約科維奇的回球質量依舊超出預期,從落點開始就形成了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