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網,還是不搶網:搶網的話,直線還是斜線?不搶網的話,等待小球還是網前施壓?
所謂搶網,就是高文剛剛所嘗試卻被伯萊利逮到的動作,簡單來說,就是突然橫向移動出現在對手的回球線路上,半路攔截,形成攔網、蓋帽、高壓、小球等等回球效果,打亂雙方的回球基本套路。
如此戰術,在網球和羽毛球的雙打比賽裡都十分常見,和排球比賽裡的攔網,也是同樣原理。
面對破發點兼盤點,高文果敢地選擇了更加大膽也更加冒險的戰術。
納達爾有些意外——
其實,配合雙打,往往就是近距離觀看自己搭檔對於戰術的選擇和佈局,特別是一些關鍵球的處理,或多或少會“洩漏”一些自己的戰術思路。
也正是因為如此,“四巨頭”之間,彼此真的很少很少搭檔雙打。
2017年atp杯,費德勒和納達爾唯一一次配合雙打,也就成為男子職業網球歷史上載入史冊的一場比賽。
此時,納達爾就多看了高文一眼,這是一個有趣的選擇。
但納達爾沒有爭辯,而是馬上順著高文的思路展開。
“你希望我右側假動作橫向移動,還是左側移動封堵中間空檔?”
“右側,如果是內角發球的話,我可能還是會被迫選擇斜線。你右側移動的話,我的選擇空間更多一些。”
高文沒有任何遲疑就給出答案,兩個人交換一個視線,互相瞭解對方的戰術意圖,然後就朝著自己的位置走去。
高文在底線,納達爾在網前。
整個戰術交流,也就是短短五秒,但兩位球員對於球場三維立體空間的戰術捕捉,卻碰撞出了火花。
然後,伯萊利就準備發球了。
“30:40”。
高文和納達爾組合的破發點兼盤點。
顯而易見的是,進入盤末階段,雙方都在發力,比賽也越來越接近,於是雙雙都在自己的發球局裡遇到了麻煩。
剛剛高文組合挽救兩個破發點完成保發,現在則輪到伯萊利組合面對破發點考驗了。
空氣,微微有些緊繃,可以明顯感覺到全場氤氳的熱浪散發出硝煙的味道,呼吸也不由跟著灼熱起來。
但球場之上的四位球員始終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他們已經準備好繼續戰鬥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