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賽點英文> 2133 灌籃一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133 灌籃一扣 (3 / 3)

近身發球,就是其中一種。

儘管費德勒無法預測高文會選擇什麼發球方向,但只要是近身發球,他就可以上步,他就可以搶攻。

不需要完全切入底線,上前一步就已經足夠。

一搶!

然後,接下來呢?

費德勒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主動上步將壓縮自己的反應時間,面對近身發球就將更加侷促更加擁擠,所以他不能走神。

不僅不能走神,而且需要全神貫注,一切就看反應速度了。

費德勒敢於在頂尖高手對決之中採用“SABR”,就是因為他有這樣的自信——

此時,也是如此。

幾乎是上步的同時,費德勒就判斷出高文選擇近身壓反手的發球,腳步不動,並沒有做出調整和閃避,只是上半身後仰,錯開一個位置,單手反拍豎立起來,也不需要揮拍,依靠腳步上前的動作完成推動和發力。

一擋。

一撇。

看似簡單的擊球動作,實則對於反應、柔韌、協調、平衡都提出嚴峻考驗,還有最最重要的一點:

手感。

卻見,費德勒球拍的拍面角度側開,一看就知道準備擊打斜線,但這次稍稍不同的地方在於角度特別明顯。

網球,一碰一撞,然後就已經順著反作用力的方向反彈出去。

斜線。

大斜線。

完完全全撕開角度的斜線。

費德勒的回球,居然撇出一個不可思議的弧線,落在高文左側發球區的底線小三角里,落地之後持續躥出去。

角度,清奇。

輕而易舉就打破所有預測,因為就連費德勒自己也不知道回球效果如何,更何況是其他人呢?

而且,這依舊不是全部。

因為費德勒根本就沒有揮拍,幾乎等於沒有力量,純粹就是借力打力;再加上高文的發球以旋轉為主,也沒有什麼力量,一拍推送回來之後,網球也就飄飄忽忽,落地之後幾乎已經感受不到力量。

於是,這一拍回發球,又淺又偏、又輕又低。

瞬間,就把高文推向懸崖邊,還沒有啟動腳步就已經沒有什麼擊球空間。

危險!危險!危險!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