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勝追擊,高文非常清楚地知道這一點,他知道費德勒的能力,也許一點點喘息空間也就恢復過來了,他必須掐滅這種可能,儘快確保首盤勝利。
更何況,高文累,費德勒也累,但高文畢竟年輕,他還可以再堅持一下,比費德勒多堅持一會兒就可以了。
於是,你追我趕、交替發力的格局也就延續了下來。
事實證明,高文是正確的——
費德勒也陷入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是否應該乾脆放掉第一盤,積攢體能著眼第二盤;還是應該消耗精力保發,然後再看看是否能夠在高文的發球勝盤局裡做文章。
費德勒當然選擇後者,但問題在於,發球威力明顯波動。
消耗,確實非常劇烈。
僅僅是第一盤,兩位球員就已經打出今年室內硬地賽季數一數二的巔峰對決,卻沒有人能夠預料結局的走勢。
“40:30”。
費德勒在率先拿到局點的情況下,卻一發出界陷入二發睏境,然後二發被高文逮住,一拍反手直線形成回發球ACE,雙方又又又一次回到平分。
緊接著,高文明顯放開手腳,畢竟,他是比分領先的一方,同時又在對手發球局裡,自然可以大膽一些冒險一些,殺伐果決的進攻完全開啟局面。
隨後,再接再厲。
一拍正手直線的壓線球,完全釋放能量拿下制勝分,高文就拿到了破發點兼盤點,這也是沒有預料到的。
全場,一片驚呼——
費德勒,再次站在懸崖邊上。
而這次,發球沒有能夠扮演打破僵局的關鍵角色,儘管費德勒提升狀態,緊要關頭一發還是順利進區。
然而,力量還是略遜一籌。
……機會?
高文,就是高文,在近身正手的位置,連續小碎步調整腳步讓開空間,在正手彆著身體的侷促情況下,毫不猶豫地出手。
一拍滑板反斜線,就這樣將網球撞了回去。
這已經是三分之內的第二次,高文冒險搏殺費德勒的發球,堅定、犀利、強勢,狀態拉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