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費德勒這樣的發球高手,接發球局裡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干擾費德勒的發球連貫性,否則即使拿到連續三個破發點,他連續發五個ACE就能夠輕鬆將比賽扳回去,所以高文需要耐心也需要冷靜。
當然,不同比分,狀態不同,測試內容自然也不同。
這一分,高文準備冒險一些,反正丟掉也沒有損失。
全場,萬籟俱靜,千千萬萬的視線集中在費德勒身上——
他,發球了。
內角。
居然,內角。
這一局的第一分,費德勒就發了一記內角搭配發球上網,結果卻被高文得分,現在在平分局面,費德勒居然再次選擇內角,這是聰明還是偏執?
答案,是前者。
高文準備冒險,費德勒看出來了,儘管他們碰面次數沒有那麼多,費德勒也不見得觀看高文的全部比賽,但費德勒清楚高文的風格,對比賽脈絡的準備把握,而且著眼大局,不會拘泥於眼前一分兩分,整個腦子的運轉速度和佈局能力都是頂尖。
所以,費德勒知道高文應該會冒險,他也調整戰術。
內角,是有意而為之。
同時,費德勒居然減力,一記時速185公里的發球,從擊球聲音就能夠感受到這一記發球的巧妙。
下旋,減力,內角。
三合一。
於是,當高文啟動、準備冒險、起手搶攻的時候,反而發現自己出手過早,不僅網球還沒有飛過來,而且擊球點比想象低,位置幾乎在腰部以下。
也就是說,高文強行發力的話,要麼平擊球直接下網,要麼拉上旋出底線。
一旦高文手軟放棄搶攻,那費德勒第二拍進攻銜接立刻就會跟上。
同樣是一區發球,上一次高文可以借力推直線,但這一次則截然不同,稍稍不注意,可能在接發球環節就已經畫上句號。
這,就是費德勒的發球能力。
外行人正在驚訝費德勒戰術套路一模一樣踏入同一條河流兩次的時候,內行人卻知道同一條河流的同一個位置卻已經是另外一個世界。
這一記發球,陷阱多多。
瞄準的就是高文試圖冒險的心態。
所以,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