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高壓結束後腳步就已經朝著反手位移動。
前者,依靠力量和旋轉形成壓力,迫使德約科維奇的借力打力承受更多壓力。
後者,依靠自己的移動趨勢干擾德約科維奇的判斷,從視覺層面製造壓力。
一來二往之間,高文的腳步穿過中場切入反手位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德約科維奇的回球撞擊了過來。
直線,反手。
德約科維奇確實沒有太多選擇,儘管知道這可能就是陷阱,但同樣的錯誤他不會犯第二次,沒有任何猶豫,還是選擇直線。
可是,德約科維奇也就這樣簡簡單單地踏入陷阱嗎?
也不是。
德約科維奇的正手直線撇了一拍輕打,沒有發力,以控制為主。
原因就在於,網前截擊往往需要借力,力量越大的話,對手打直手臂以棒球擊打的方式直接扣殺下來,反而容易形成制勝分;但如果回球沒有力量,也就意味著網前截擊需要控制,依賴手上的細節功夫。
目前在ATP裡,費德勒的網前技術一騎絕塵;很少人知道的是,納達爾的網前技術也毫不遜色於費德勒。
至於德約科維奇和高文?
快速成長快速進步,但依舊還有一段路要走,他們的網前技術甚至略微遜色於穆雷。
所以,德約科維奇也挖了一個陷阱。
一拍輕打,要求高文去控制。
同時,德約科維奇擊球完畢後也快速上步,第一時間就切入底線,風馳電掣之間朝著球網方向貼近。
——小球,這就是德約科維奇對高文回球的判斷,他挖了一個陷阱,等待高文跳進來,並且做好下一拍回應的準備,德約科維奇準備和高文在網前展開小球鬥法。
也許,德約科維奇的網前技術不是最強,但也要看比較物件是誰。
踏踏,踏踏踏。
德約科維奇的上步非常堅決也非常輕盈,連續三個大步就已經進入中場,然後,他就看到高文出手了。
一次跨步,一次前衝,高文的身體完全朝著左側衝刺,雙手反拍早早拉起來。
就是那麼短短一剎那,高文和德約科維奇的視線在空中碰撞,一個交錯,兩個身影朝著自己的既定方向前進,卻沒有來得及交匯就已經錯開,然後高文握著球拍就已經出擊。
沒有發力,而是依靠手腕的包裹與控制——
輕輕地,靈巧地,一拐,一撇,往直線方向的深區,推送。
宛若刺客一般,悄無聲息,見血封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