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高文在後撤腳步的過程中擊打反手直線的難度幾乎是地獄級別的。
事實,也的確如此。
高文認為自己強行擊打直線的話,出界機率是95%,所以就選擇斜線嗎?亦或者是冒險擊打直線,反正是破發點,不管不顧搏殺一拍,好像也值得。
大不了就是回到平分繼續拉鋸。
不。
高文兩個選項都不願意,他將創造第三個選擇。
腳步正在後撤,揮拍動作根本沒有辦法往前推送發力,但高文依舊能夠依靠上肢力量和小臂的揮動來完成小範圍的發力和控制。
不是往前推,而是控制——
答案就是,挑高球。
雙手反拍,彆著身體,不需要發力,只是透過小臂的快速揮動,如同打棒球一般,但手腕包裹著網球輕輕挑起來。
摩擦。
再摩擦。
整個拋物線完全被拉起來,如同彩虹一般鑽入天空,高高地,高高地上揚起來,以至於全場的驚呼全部被掐斷,瞠目結舌地看著網球進入那一片白熾燈的絢爛之中。
赫!
球場對面,德約科維奇才剛剛啟動馬上就意識到自己的預判錯誤,左腿一蹬,身體就已經拉向右側。
蹬地,移動。
後撤,調整。
德約科維奇必須沿著斜後方四十五度的線路連續後撤,一邊觀察自己的站位一邊觀察網球的落點。
踏踏,踏踏踏。
德約科維奇的移動非常快速,電光火石之間就已經到達位置,但網球下墜速度飛快,因為拋物線高點超出預期,重力加速度拉拽著網球飛快墜落。
堪比流星。
但問題就在於,德約科維奇也不能再繼續等下去了,錯過這個擊球點,他的腳步就將重新被推向底線。
喪失自己的網前優勢是一方面,整個正手球場完全成為空檔則是另一方面。
德約科維奇必須出手了。
於是,毫不猶豫的,一個旱地拔蔥,德約科維奇就已經舒展雙臂,在自己的頭頂之上完成一次超高難度的凌空高壓。
啊。
德約科維奇也發力了,來自丹田深處的力量瞬間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