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爛,就怕對比啊。
要是被她爸碾壓了,她還有什麼臉說要超越她爸的話!
最主要的是,如果接不住她爸的戲,她爸真的會給她一個完整的童年!!!
原著並沒有提起養女是什麼時候對養父,產生了別樣的感情。隻字未提。
養父女童年的故事,只出現在養父女的回憶當中,原著也是草草的一筆帶過。
原著開始的時候,養女就已經偷偷愛上了養父。
養女帶著痛苦壓抑又不能名狀的心情,維持著養父女的關係,小心翼翼的藏起了自己對養父那變態又扭曲,不正常,也不該出現的畸形的感情。
害怕被養父知道,又隱隱渴望著,希望被養父知道。
如果被他知道了,他會不會覺得自己噁心又變態,會不會厭惡自己?會不會把自己趕走?
原著用了大量的筆墨,描寫養女的心情。
和養父的朝夕相處,每一次說話,每一次吃飯,對養女都是巨大的折磨。
問題是,少女懷春,是什麼時候動心的呢?
是什麼時候,從對爸爸的依賴,漸漸變成了愛情的渴望?
原著中沒有描寫的心裡路程轉換,演員自己得圓起來,要合理,要有理有據,否則是無法讓觀眾信服入戲的。
這是白鹿研究的重點。
至於後邊,養父帶了一個溫柔又漂亮的女性回家,養女的反應,以及養父結了婚,養女的心態轉變。
這些都比較容易上手。
白鹿通讀了兩遍原著,知道完整的故事,但原著中詳細描寫養父心裡的段落,她直接翻頁,不看。
原著寫的就很精妙,前半本書,都在描寫養女的內心。以養女的視角,展開了故事。
養父正常的和女兒相處,是一個最溫柔,最體貼,最棒的爸爸。
父女之間正常的接觸,只有養女會胡思亂想,心臟砰砰作響。
直到養父結婚,三個人一起開始生活,原著才逐漸描寫了養父的內心。
切換到了養父的視角,來展開故事。
其實養父很早就對女兒有了不一樣的感情,養女和自己一起生活中的奇怪,養父都看在眼中。
到底是養父更成熟一些,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也認為女兒只是太依賴自己,所以才會錯把親情當成了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