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兒子你說,我也搞一支nba球隊怎麼樣?”
陳墨:????????
這就是有錢人的玩法嗎?
雖然陳墨不是很理解,但是他大受震撼!
“你買得起嗎?你知道一支nba球隊每年都需要花多少錢嗎?”
陳墨還沒說話,陳母就先嗆上了。
“一整隻球隊當然很困難,可入股總可以吧?”
陳父想反駁一二,可是陳母又說道:“這就暴露了你的無知了,你以為自己想買就能買了……你想買人家還不賣呢?”
眼看兩人就要槓上了,陳墨趕緊居中調停。
“都消消氣!我們今天就是來看比賽的,就先別管這些了!”
還好倆人都很給兒子的面子,沒有繼續再爭吵下去。
事實上,養一支nba球隊是需要花很多錢的。
灰熊隊老闆邁克爾海斯利就是因為在其他的投資當中虧損了,所以才有了賣球隊的打算。
NBA終究還是一個商業聯盟,30個團隊就像他所在的各個城市的分公司一樣,每一個都以一套完整、成熟的模式運作。
儘管在NBA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激情、奮鬥、汗水、堅韌、熱情等感人的故事,但是這畢竟是個商業領域,一切歸根結底還是一個詞“金錢”。
球隊老闆每年需要花費在球隊上的專案很多。
第一是在花在了球員工資之上,這也是當中的大頭;第二則是各種經營支出,推廣產品、經營公司、包括營運隊伍的薪金及各種福利等花銷都是必須的;第三還有教練隊伍的工資;第四是去客場打球的各種費用;第五是租借場地保養費……
總體來說,球隊需要花球的地方很多,這也導致了聯盟中只有少數球隊每年是處於盈利的情況,例如洛杉磯湖人、紐約尼克斯。
可這些都是大城市裡的球隊,而灰熊隊則是處於小城市裡的小球市。
他們根本就沒有大城市的燈紅酒綠,球隊也沒有超級巨星,球隊的擁躉自然很少。
所以灰熊隊的廣告收益、門票收益以及球隊周邊等等都很一般。
這也導致了小球市基本都是在虧損的狀態之下,這就是小球市的無奈。
但為什麼球隊很多都在虧損,這些富豪還樂此不疲地砸錢呢?
第一就是有錢任性,比如後來的鮑爾默。
第二就是特別熱愛籃球,比如庫班。
第三則是可以為 NBA球隊老闆得到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比方說騎士老闆,就拿到了克利夫蘭獨家賭場經營權。
所以許多 NBA老闆都不關心球隊虧本,他們會透過球隊在其他地方盈利。
第四就是球隊升值空間大,儘管這支隊伍每年都有虧損,但基本上每個球隊老闆只要讓球隊贏球就可以賺錢。
例如,火箭隊前任老闆亞歷山大93年8500萬買下火箭,到17年賣出時,其價值達到16.5億美元。即使有通貨膨脹的因素,但亞歷山大還是賺了一大筆錢,這也是老闆即使虧本,也願意繼續經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