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的震顫後,一抹彗星般的蔚藍色,在這顆黑色星球的表面亮起。
倏忽一閃,便消失在原地。
它拖著長長的等離子束,靈活而迅捷地朝著遠方前進。
......
......
“怎麼...這麼小?”
阿諾腦門上頂著塊感應片,對著眼前的空氣發出慨嘆。
身為華胥空間僅有的兩個巴比倫偷渡者,阿諾和李良的待遇完全不同。
阿諾身負神職,被此處的規則所排斥,威能受到限制,像是戴上鐐銬枷鎖一樣不自在;李良則被此地規則認同,暢行無阻。
所以倆靈魂的分工也不同。
李良的最終任務,類似於揚名立萬出人頭地,阿諾則偏向於研究華胥本身和接引方舟。
唯一相同的點是,他們目前的任務進度,都約等於零。
據得自七號的訊息,方舟已經起航,但還需要些時間才能抵達;至於華胥本身,阿諾至今沒有任何頭緒。
是真的一點頭緒都沒有,就好像他是飄蕩在星辰間和地表之間的幽靈,只聞其名,不見其存在。
按說,人工智慧應該有一些基於光腦、電路的物質實體,來保證其有執行基礎。
但是在已知的生命星球上,沒有任何實際上能為華胥提供執行空間的大型運算裝置或是元件。
δ恆星系,阿諾也去過,卻並未找到任何蛛絲馬跡。
或許是出於直覺,他總覺得那裡有些古怪,因此並未阻擋李良前去。
現在,引發阿諾注意的,是魂土。
一塊源於李良發在次宇宙社群中資訊的魂土。
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次嘗試。
嘗試巴比倫的體系,能否與華胥空間相容。
這兒沒有以太或是與以太相似的存在,可魂土的誕生並不依賴於以太,它是思維力量的一種產物,在藍星和致遠星上都存在大小規模不同的靜止魂土。
如今,魂土能順利出現,那說明華胥空間和小宇宙存在高度相似性,規則上的差別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