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不是不行。”
小板磚居然沒有否決剛剛的提議:“培養文明是很麻煩的事情,在起步階段尤為困難,如果巴比倫到達較高文明程度,可以將播撒生命種子的任務交給他們。”
羅桓曾看過一部科幻短片,主題就是他剛才的靈光一閃:
無人駕駛的飛船在荒蕪的宇宙間航行,當遇到適合生命誕生的星球時,就會停下,直到營造出一片初始的、生機勃勃的環境,才會離開星球,繼續重複它的使命。
這就牽扯到一個問題,和《普羅米修斯》中相似的問題。
現有的生命,究竟是在自然的無數個巧合之中偶然誕生,還是被創造出來的。
藍星大機率是前者,致遠星的成型就是其自然誕生的有力佐證;但是原初宇宙的其它文明,就並不是那麼肯定了。
羅桓搖搖頭,拋開這些思考。
致遠星終於進入了工業時代,人口猛漲,所能獲得的造物能量大幅提升,加上撤下了巴比倫的場域,收入逐漸扭虧為盈。
但對於一個在現實時間中,日入兩三百滴造物源液的卑微造物來說,原初宇宙的生命起源問題還是有點遠。
目前,羅桓的關注重心仍在巴比倫,因為對深淵的侵佔和探索魂土都是較為重要的長期方略,短時間內放不下,而且以後的工作,說不定還需要巴比倫文明輔助完成。
重要度次一些的想法,就是在原初宇宙中,找些特別的、不同於人類甚至是碳基生物的生命。
順便再搞點天體資料,完善小宇宙的天體型別。
要是造物能量再多一點,不就圓滿了嗎?
“走,搭檔,咱們去看看周宇那小子。”
......
......
周宇,怎麼說呢...
來自其它文明的猜測被實錘了。
藍星最快的載人飛船,是羅桓老朋友張漢乘坐的蔚藍號,採用核聚變引擎,單純地往返火星,至少需要一年半。
這和光速飛船差的屬實有點遠。
周宇曾說過自己是個街溜子,但羅桓沒想到的是,他的意思和自己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樣。
誰家街溜子是把太空當大街,把開著光速飛船行駛叫做溜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