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規則不一致的後果很嚴重。
輕則賠本,重則危及小宇宙,相安無事的例子有,但是不多。
假設有兩個幾乎完全一致的原初宇宙,它們之間僅僅只有圓周率不同,那麼二者間也幾乎無法進行物質上的交流。
因為圓周率的不同,將導致進入另一個宇宙的圓形、近圓形物體崩裂,就連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也將受到大小不一的影響。
三個選擇,目前最容易實現的是以太文明。
坑蒙拐騙現實中的高等文明,太過猖獗,還有可能波及藍星;從其它造物那兒買,就更危險了。
“那咱們照著致遠星的構造,再複製一顆行星,當做以太專項的試驗場吧。”
沒辦法,當前只能先湊合一下。
“動植物也包括在內嗎?”
七號詢問道。
亞人文明是沒法全盤複製的,因為羅桓不可能把他們的靈魂都複製過去。
所以七號的問題中,只包含了亞人之外的動植物。
但是羅桓顯然沒有放棄亞人的意思。
“包括,順便找找列倫,把亞人族群中,沒人要的孤兒收攏過來,遷移到新的行星上。”
......
單純的複製一顆行星,對造物來說並不難。
即使是生命星球,也僅僅意味著稍多一些的造物能量消耗而已。
所以當天,就有兩顆與致遠星一般無二的行星,出現在空曠無邊的真空之中。
唯一的區別,就是致遠星上有隔離區和亞人城邦,而這兩顆新星沒有。
“一顆用來研究以太,另一顆遷入亞人文明的部分,單獨加速時間,嘗試在短時間內生成高等級科技文明。”
雙管齊下才是王道。
致遠星作為基本盤,不能出現任何意外,自然不能用來做實驗。
可兩顆新星就不一樣了。
研究以太的新星,被羅桓稱作巴比倫星,而另一顆新星則被稱作熒惑,借用了現實中火星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