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屆奧運上,華國隊別無選擇地繼續由小將擔綱主演,但在難度和穩定性之間,最終選擇了穩定性。
陳若琳整套動作的難度係數比海曼斯低了0.4,這也讓陳若琳的「命運「只能寄託在海曼斯某一跳發揮失常上了。
但在今大比賽中,海曼斯每跳都沒有明顯失誤,這對於陳若琳而言,玉力更天了,因為她只有讓自已發揮得更完美才能獲勝。
確實,在今晚的每一跳中,陳若琳都無負她「小高敏」的外號,用教科書般精準的動作,讓金牌贏得實至名歸。
對於陳若琳而言,掌金牌肯定比面對媒體更輕鬆畢竟她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就已經收穫了女子雙人和單人10米臺的金牌,這可是她多年辛勤訓練得來的。
但新聞釋出會,她還沒來得及練習,就被推上了主席臺正中的位置。
一方面是華國隊久等了12年的金牌,一方面是對手海曼斯的緊緊進逼,陳若琳是如何貞住雙重的壓力呢:「我不知道呀。」
如果不是看到小丫頭誠願的眼神,記者們肯定覺得她在敷衍大家。
「我以為中國隊8年沒掌到這枚金牌。
有人和我說過,但沒想到是12年這麼久。
最後一跳前,我沒有刻意去留意對手的分數,也沒有計算我最後一跳得拿多少分才能贏。
我只是儘量什麼都不想,當是平常訓練就好了。
是的,畢竟她今年只有16歲,中國隊上次拿到這枚金牌的時候,她還只有4歲,什麼印象都沒有。
「我只記得上一屆奧運會,我是在電視機前看到她們失利,她們沒有拿到金牌我覺得挺可惜的,但是當時並沒有想到四年以後自己能夠奪回這枚金牌。」
「跳第五個動作之前,觀眾很熱烈,我當時站在臺上,感覺到了比分可能落後一點,所以就得緊張。」
在被反覆追問多次最後一跳的感覺時,陳若琳終於承認自已在臺上還是有點緊張。
「不過跳下來就鬆了一口氣,當我入水的那個瞬間,我感覺到,我拿到金牌了,感覺冠軍是自己的了。」
而分數出來之後,她和領隊相擁痛哭陳若琳說道:「那是太高興了,幸福的眼淚。
我們什麼都沒有說。」
對於自己今關的表現,她嚴謹地只給自己打了80分。
這也說明了,這位小將還有更進一步的空間和心氣。
作為跳水隊中訓練最刻苦的選手,年紀小小的陳若琳在生活中的自控能力也非常強。
這一年多來,她幾乎和自己最愛的雪糕和巧克力無緣,就為了更好地控制體重,讓空中動作更優美。
而拿下冠軍之後,她的心願只有兩個:"吃東西,什麼好吃就吃什麼。
把2枚金牌分成3塊,給爸爸、媽媽和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