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山還沒想好怎麼個合作法,畢竟這家電視臺的影響力有限,像什麼跑男、極挑也不好交給這裡主辦。
所以他打算先聽聽對方怎麼說,反正他手裡的專案有的是。
他對這家電視臺很有好感,以後的諸如新年晚會什麼的,應該少不了往這邊跑。
另外他可以交給他們幾部電視劇的首輪播放權,反正也不會是獨家的,對整體的收視率影響不會太大。
吃過了飯,電視臺的大巴車就開了過來。
臨到的路上,節目組很用心的下車買了些禮物,都是些老年人適用的營養品和水果之類。
抵達那位老教師家裡的時候,發現那位老人已經年過八十了,好在精神狀態挺好,也不影響正常的交流。
透過老人得知,也僅得到了那座學校八十年代的校址,卻是在另一個方向的近郊了。
並且老人聽說後來有過被鐵路部門合併的訊息,但老人那
時候已經沒有了進一步得到訊息的渠道。
以前的老同事也去世了不少,現在基本上早就沒有了聯絡。
宋大姐所說的當年那位年輕教師,老人也還記得,一個個頭不高,長相很秀氣的活潑女孩子,如今大概也得有六十歲左右了。
不過老人跟她並不熟,一是由於年齡差著二十多歲呢,再就是六幾年第一次搬遷的時候,已經不在一個校區了。
對於這樣的結果,宋大姐無疑是很失望的,不過好歹有了一個更接近的資訊了。
但接下來的尋訪就不能再繼續下去了,節目組告訴她想回家休息,等晚上去節目的錄製現場等待結果大揭秘時刻。
其實無論宋大姐還是劉清山他們心裡都有數,今天的尋訪之外,電視臺會有另一條渠道或許早就知道最終結果了。
只是這類節目已經開辦了三季,之前也有尋訪失敗的先例,儘管次數並不太多。
他們都是成年人了,今天到來的嘉賓又是出奇的多,從這一點上來分析,他們都認為節目組一定是有所是收穫的,不然這麼大張旗鼓的一次街頭尋訪,不就成了笑話?
因而很多人都認為其實人早找到了,只不過為了節目效果,現在還不到解開謎底的時候罷了。
可這種話是不好問出來的,因為即使問了也絕不可能得到答覆。
從那位老人家裡出來,導演跟宋大姐還是這麼解釋的:「由於我們的節目不只有這一個環節,這一期來到的嘉賓又是特別的多,隨後的尋找就暫時交給電視臺的工作人員了。」
宋大姐也只能按照人家的流程走,臉上寫滿了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