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還是相對落後許多的商業意識害了他們,金溪善本身的知名度,就是這支曲子能保持國際知名度的原因之一。
再加上劉清山本人在其中的潛在影響力,才會是能夠在優質作品層出不窮的海外市場得到認可的最主要因素。
所以,故宮音樂會之後,劉清山在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善意後,把《victory》的部分贈與了對方。
可他們沒想到的是,在國內的一些演出,沒有他和金溪善的情況下,倒也得到了一定的演出效果。
但他們得意之餘就沒深入地想一想,目前國內的大型音樂會很少有完全意義的純商業演出,換句話理解,僅憑藉嚴肅音樂這塊招牌是賣不出多少票去的。
那段時間樂團參與的演出,除都是些大型地方性的半公益性演出,或者某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慶典活動。
真正的交響樂巡演一場也沒有,根本體現不出商業化運作能力的實際價值來。
結果就是意外地接到久違了的海外演出邀請,還點名指定了故宮演
出的原班人馬,他們這才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其中就有金溪善的不可取代性問題,搞明白怎麼回事的他們自然又想起來這件問題的嚴重性。
但令人無語的是,近視都面臨著這麼難堪的處境了,他們當中的某人打電話給金溪善提出演出邀請時,居然還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口吻,被她當場拒絕也實屬必然。
最後還是樂團的上級部門直接找到了劉清山,剛好他和金溪善都結束了之前的手頭工作,就答應了有時間的話參與個一兩場。
在屢次於他們兩人身上碰了釘子的國家交響樂團,這一回才算是真正搞明白了其中的門道。
隨後不僅語氣徹底鬆緩下來,連幾位頭頭腦腦的態度都有了明顯改變。
不過即便是如此,這一次劉清山也很直白地跟那位上級領導說了,過了今年,那首《victory》他就不會再繼續授權給這支樂團了,原因很簡單,爛泥扶不上牆呀。
當然背後的角逐也是另一方面的原因,人家國視名下的愛樂樂團同樣表達了合作的強烈慾望,而且提出來的方式記著劉清山去設定,那邊絕不會討價還價。
這是什麼?這就是更精明的純商業經營意識,對市場化程度有深刻了解的現代化管理模式和運營手段,打破了固有體制枷錮的商業市場操作。
這就是最靈活的版權運用模式,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利益共贏的市場化純經濟思維運作。
能坐上部裡高位的領導,又有哪一個是笨人,在瞭解了劉清山和愛樂樂團的合作意向後,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關鍵節點。
但這個時候他們也只能在心裡默唸手下人的愚笨遲鈍、因循守舊,而感到無力扶持了,因為愛樂樂團的擁有方同樣是他們部裡的下屬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