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這麼做的必要性嗎?」劉清山點點頭,和顏悅色的表情讓董曉婷感到了莫名的暖意,「你們燕北都市報屬於市級單位,他的將來發展不會是報社裡的正主編,而是藉此進入主管部門,他需要更多的成績。」
董曉婷顯然早猜到了這個原因,但初為記者的她,身上仍不失年輕記者才有的敢於質疑的勇氣:「問題是幹娛記這一行是很難出頭的!」
劉清山揮手打斷了她的話,「其他的你不用管,我們心裡都有數。你只需要知道今天我給你說的這些,明天不會出現在娛樂版裡,
而是社會新聞類!」
「原來是這樣,那我們就開始吧劉先生。」
劉清山很滿意對方的態度,他有這種想法,側面地幫老田一把只是其一,另一個目的是在全面上映之前,把影片裡的一些社會意義提前透露出去。
畢竟該片的娛樂性並不高,有其藝術性的深度表達含義,需要一定的觀影導向性宣傳。
但這個時機的選擇很有玄機,不宜過早也不能太遲,不然都會失去該有的社會關注度。
於是他選了首映禮的這天一早出現,趁此熱度,讓影片內容在廣泛傳播的同時產生民間話題性和討論熱潮,才是最佳的宣傳時機。
因此他給出的提問提綱也是經過精心編排的,但跟人為的炒作關係不大,只是不新增任何水分的劇情深入解讀而已。
具體的提問內容無需詳細表述,概括起來,劉清山只是有針對性地做了一些深度剖析而已。
故事跟一種藥物有關,它就是瑞士諾華公司成功研製的:「格列衛」。
格列衛是一種分子靶向治療藥物,可以讓慢粒白血病患者10年生存率從不到50%提高到90%,對胃腸道間質腫瘤的有效率也高達67%。
因此,格列衛被譽為「奇蹟的抗癌藥物」,它面世之後,已經取代骨髓移植成為首選的治療方案。
不過,想有效延長生命,患者需要終身服藥,每月一盒,而諾華格列衛自2001年第一次引入華國至今,價格一直是23500元一盒。
如此昂貴的價格,掏空了很多華國百姓的家底,雖然諾華公司曾推行過買三贈九等優惠,但一年的費用仍然需要7萬,很多患者仍然吃不起。
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格列衛的價格要便宜一些,以華幣為單位,它在香江的價格為17000,老美為13600,澳洲為10000左右,小島國為16000。
最關鍵的是,考慮到各國的醫保政策,患者的負擔其實相當小,比如澳洲醫保居民的價格,每盒僅為188.5元。
而華國直到2015年為止,將格列衛納入醫保報銷目錄的省份屈指可數,絕大多數患者享受不到任何幫助。
電影的主角就是一名慢粒性白血病患者,從2002年被查出患病,到2004年,他服用「格列衛」僅僅兩年,就幾乎用掉了全部的積蓄——56.4萬!
這裡需要特別說一句,2007年原版故事的原型還沒有出現,所以劉清山的這一版本是沒有所謂的原型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