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觀眾聽這首歌,幾乎都是呈一種呆滯的表情凝固了很久,因為這首歌裡面包含的風格元素實在太多也太獨特。
直到前一遍的主歌副歌完成,說唱部分的承接轉換,人們的情緒這才重新活躍起來,但尖叫聲遠遠大過了歡呼聲。
劉清山演唱完了,真正的歡呼聲才炸起來,他特意為了一句:「好聽嗎?」
「好聽!」
數萬人的齊聲高喊場面還是挺震撼的,儘管刺眼的陽光下大螢幕並不能很好地把舞臺畫面顯示出來,但聲音的傳遞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而且劉清山的演唱效果向來跟錄音棚版並沒有太多差異,引來這麼狂熱的應和聲也不是意外。
這不止是一個看臉的社會,他的作品讓不少少女犯了花痴,她們彷彿從未見過這麼生猛的男人。
好像
著了魔一樣的興奮感洋溢在每一個角落,一首風格多變的歌,相信也讓原本沒打算買專輯的人堅定了購買的慾望。
要知道這裡可是香江,各種的原因導致了再優秀的華語歌,也絕不可能在這裡取得多優異的市場效果。
但劉清山顯然是個例外,這在今天的場面上就能看得出來。
接下來的現場銷售,也進一步確定了這種情形,第一個發行日的還沒過去一半,香江的各大音像店已經出來了貨源告急的訊號。
等到夜幕降臨,越來越多專輯售罄的電話不斷,把華納香江分公司急得如同火燒眉毛。
儘管他們已經很事先準備了充足的貨源,卻仍舊沒法滿足一二個小時內就售出了百萬張的恐怖銷售記錄。
與此同時,內地的類似訊息也接踵而來,還有灣島地區,同樣陷入了續貨難的問題。
總體的出貨量是足夠,但各地之間的貨源調配出現了問題,因為華納對內地之外的銷售嚴重估計不足,再加上內地過於偏重大中城市的緣故,讓這一天的銷售部門接電話接到了手軟。
只是這一切就不是劉清山需要考慮的事情了,他按照約定來到了曾志偉所在的電視臺,參與錄製了一期的綜藝直播。
這檔節目叫做《勁歌金曲》,於1981年10月10日開播以來,已成為全球最長壽的華語音樂電視節目。
為了配合劉清山的專輯宣傳,它甚至被提前一天播出,而且第一次出現了直播的形式。
這個節目裡出現的榜單,其實對香江的音樂影響很大,甚至專門「勁歌金榜」的音樂獎項設立,就源自於這檔節目的排名。
不過從三年前的節目改版,形式轉為以迷你演唱會(inincert)的形式,並開始邀請專業歌手擔任主持。
之前劉清山就接到了這個邀請,也得知了節目會因為他做出重大改動,卻遲遲沒有答應。
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某一位女歌手的某種觀點跟內地政策不相符合,王景華這邊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替換下這個人。
這件事不僅在那家電視臺內部引起了大討論,也在整個香江娛樂圈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並且它的話題性長傳播的也極為迅速,幾乎一天一夜之間,就傳遍了整個藝人界。
要知道被劉清山認定不便合作的一人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從此星途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