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強的穿透力,各種裝飾音的演奏技巧是很多樂器所沒有的,是它們無法比擬的獨具一格。
那一聲聲長嘯,彷彿立刻讓整個世界都安靜了,更多的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似晴天霹靂當頭一擊,又好像被人從頭到腳澆了一盆涼水,全身麻木。
再或者一霎間全身緊張得像一塊石頭,
自己的心沉墜得像灌滿了冷鉛。
尤其是那些年輕人,一個個均把嘴張得像箱子口那麼大,一下子就愣住了,接著嚥了兩三口唾沫,好像是嗓子裡發乾似的呆滯良久。
其實嗩吶出場的時候,西洋樂就敗了,因為嗩吶這動靜實在是牛逼,什麼樂器都蓋不住的霸道無理,劉清山甚至不需要任何的炫技就已經贏了全場。
關鍵是這首曲子還熟知能詳,等到電音部分的加入進來,所有人一下子變得異常亢奮起來,心情也從驚嚇瞬間轉換為驚喜。
就因嗩吶還具有很強烈的娛樂大眾的效果,讓本該嚴肅的交響樂隨即加入進來的時候,多出來了一股濃烈的趣味感。
在舞臺下面樂手們的表情吧,他們可是最專業的音樂家。
西洋樂手們面面相覷,民族樂手們面露微笑,鋼琴小哥面沉似海,然後就是所有樂手之間一個眼神對視後的五味雜陳了。
就因為這樣的合奏形式屬於開天闢地的頭一回,華國民樂、新潮電子音樂、傳統交響樂的古怪組合,超出了他們自小接受的按部就班的系統音樂教育。
因而出現在他們臉上的,就會是那種被新音樂性質衝擊下的四顧茫然,以及一時間無法全盤接受的理解困難。
雖然之前已經有華國民族音樂和交響樂的組合出現過,但以嗩吶為主音的形式還是頭一回發生。
更何況還把電音加入了進來,這複雜和繁瑣的音樂搭配,不是應該會引起一片抗議式的譁然嗎?
可為什麼每個人都聽得津津有味,甚至喜出望外的感覺?
而且,這些專業人士認真聽下來,居然也開始覺得這樣的樂器組合起承轉合越來越相得益彰,那個熟悉的旋律也越來越順耳了。
不知不覺之下,不僅是他們,更多人忽然意識到了一點,華國泱泱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不應被遺忘,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於是無論現場觀眾還是電視機前觀看的人,或多或少地意識到了一點,劉清山這傢伙又火了,火得突如其來,火得出人意料、瞠目結舌。
他居然將交響樂的演奏部分也營造出超級嗨的效果,讓人無辜生出了想去現場蹦迪的怪異感覺。.
原版電音就是一首讓人忘掉進度條的神曲,直到音樂戛然而止,只有些許餘音縈繞在你耳邊時,那感覺仍舊不自覺吸引著人去開啟單曲迴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