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物的性格設定一點也不討好,淳樸、忠厚、老實巴交,小心眼,有典型的小農意識,具中國老式農民的普遍特點,典型的莊戶人。
後來更因為其的懦弱、虛榮稀裡糊塗地淪為了漢奸,這是絕不可饒恕的,並且幾乎對整個朱家釀成大錯。
故事的結尾處,他是看到自己的二弟傳武悲壯地死在小島國人手裡的時候才覺醒了,和父親朱開山一起殺死了鬼子特務森田。
劉清山能留意到他,是因為他能把一個真實、怯懦、窩囊的“老大”形象展現的有血有肉,正是憑藉著自己精湛的演技,將這個半反面角色詮釋並演繹的可圈可點。
綜合這些資訊,讓劉清山開始感嘆這個劇組沒有白來,讓他學到了很多表演上的東西。
而且他腦子裡有原版劇的畫面,對於每個人的表演有針對性的比對。
尤其是那些原版中的演員,也不知是不是因為他的原因,隱約能看出都
有了一定的演技提升。
這樣的情況,是在其他劇組裡沒有發現的,那就是近乎所有的參演人員,無論角色大小,每個人的表演功底都顯而易見的突出。
接下來的日子,就在日漸緊張的拍攝過程中一晃而過。
韓三爺一直沒有離開,按照他的說法,是想跟劉清山搭伴返回京都,但仔細觀察一下就能發現,這個人實際上是對這部劇心懷野心以及期待。
畢竟是一部由上級部門特別圈定的國家獻禮片,三爺的真實身份其實就是體制內人員,一旦被寄予厚望的此劇,能獲得一些重要的獎項,對他未來的政績獲得會有很大的幫助。
再就是他現在已經將近55歲了,能不能在這個位置上幹到60歲,跟他能不能獲得更多政績密切相關,當然也跟正式退休後能拿哪一級別的退休金有直接的關聯。
不過即使心裡明白,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再好,劉清山也不會拿出來說的。
但平日裡有意無意的提到的對該劇的足夠自信心,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部劇最終能不能在國視一套播出,韓三爺的幕後推動力至關緊要。
而且按照以往慣例,一旦實現了國視一套這個內地平臺的播放權,其實就等於給幾個主要電視劇評選獎項一個明顯的指向性。
然後只要在收視率方面過了關,獲得其中幾個獎就基本上沒有懸念了。
因此做為劉清山來講,也同樣不敢掉以輕心
的,由此便可分析出韓三爺的此時心理了。
等到劉清山的戲份全部完成,也不過前後一個星期左右,卻也比他之前給出的三天時間足足翻了個番。
只是這多出來的幾天是他本人樂意的,而且幾乎每一天從天不亮就開機,到每天臨近半夜才收工,他也是付出了足夠的辛苦。
關於這一點人們也看在了眼裡,所以在他正式殺青的那天,劇組專門為了他舉辦了一次歡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