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男人與他心愛的事物,日長夜長,朝夕相伴,已經成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葉問的身手,從來只在挑釁者面前顯露,在家裡,他永遠把心事默默承受,不願影響妻子。
電影裡熊戴琳給了葉問一個耳光,葉問默默受了這一巴掌,但他知道妻子內心的煎熬。
所以他沒有像
一般男人一樣,覺得丟了顏面便和妻子爭吵甚至動手,而是握著妻子的手,抱著她。
無疑,每個女人都希望能嫁給這樣的男人。
居然能把葉問的儒雅穩重演繹得淋漓盡致,無論是從功夫上還是從生活的一些細節上都非常到位,已經把這個人物徹底演活了。
而且主題熱血,民族情緒被適當挑撥,前面橋段幽默,小鬼子也不是一味地傻里傻氣,動作設計果斷、暴力、真實、殘忍,這樣的商業片想不賺錢都難。
既然是一部功夫片,自然是讓觀眾熱血沸騰的打戲場面才是重點,也是最令人期待的。
但在《葉問》系列的打戲劉清山將它們設計得不再簡單,而是演變成同時展現人性的一種手段。..
第一場葉問戰廖師傅,這場戰鬥就充分地體現了葉問以和為貴的性格。
廖師傅剛在佛山開了武館,找葉問閉門切磋。
為了不傷到廖師傅,葉問出手較慢,點到為止,還打了很多空拳。
因為,閉門切磋,輸贏沒人知道,意思一下就行了,如果打出問題,今後雙方都不好做人,廖師傅也不好做生意。
這就叫,輸贏沒意義,重要的是生意,做人還是以和為貴的好。
第二場葉問打金山找,這場打戲,體現了葉問軟中帶硬的性格。
金山找是北方拳師,想在佛山打出名堂,於是騷擾葉問家,打爛葉問的傢俱,罵葉問兒子「臭小子」。
他還嘲笑葉問怕老婆,說詠春是「女***」。
這是對葉問價值觀的侮辱,於是他用更快、更猛的拳對付金山找,還拿雞毛撣子教訓拿刀的對手。
這不光是葉問打贏金山找,還是南方「小男人」對所謂的「男子漢氣概」的反擊。
在這裡體現出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第三場葉問打十個空手道武者(儘管在侵華戰爭時期空手道在小島國一直是很小眾的武術,此處略過不提),這場打戲體現了葉問的血性。
他目睹了朋友被小島國人打死,怒火中燒,於是用功夫表達了對侵略者的憤怒,招式十分狠辣。
重腳踩臉,斷手斷腿,快拳連擊要害,優雅又兇殘,看得人心驚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