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東北民間當年確實很盛行此類信仰,甚至在如今的舞臺二人轉表演中,還始終保留著完整的「跳大神」曲目。
並且至今那裡的人大多數都很信跳大神,認為能治病,預測未來。
特別是地處偏僻的鄉村和山區,敲鑼打鼓的請神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劉清山的這種認知,當然是從原版《二炮手》裡得來的,並且為了這次的拍攝,請教了當地的老一輩人,並透過他們請來了相關人士。
反正這段畫面裡出現的人都是身穿神衣,頭戴神帽,露不出本來面目的。
其他的群演只需要同樣的穿戴上,圍著火堆學著領頭人跳舞就是了。
這一段的拍攝,就被放在了第二天的第一場戲裡,需要的年輕人也都是在幾百號圍觀人群裡現找的。
這樣的儀式基本上都是在日落西山之後進行,也就是傍晚時分。
但拍攝所需的準備工作,從第二天的上午就開始了。
為保證拍出來的畫面能順利透過審批,劉清山甚至請來了當地縣城的宗教部門,有他們在至少能起到一個監督作用。
此舉也符合他行事一向小心謹慎的風格,在他的做事概念裡,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這場戲拍到了很晚,這是由於籌備工作量很大,也是避免人財資源過度使用的最好的方式。
演員們是不住在村子裡的,反正附近鄉里的旅館距離也近,價格更是低到城裡人的難以想象。..
不過如此一來,就不可避免地跟那些粉絲們遇見了,劉清山的做法是當天晚上就為她們在飯店裡張羅了幾桌好菜。
他當然不可能長時間陪著,只是每桌敬了一圈酒就回到了旅館。
粉絲們想要現場觀摩的申請也得到了允許,只是不可能太近距離的圍觀,而且儘可能地不去跟當地人接觸。
這還是為了她們的安全考慮,粉絲們的平均年齡很低,甚至有幾個還是中學生。
沒有社會經驗的她們,最好的自我防護就是始終以團隊的形式在一起。
有了這些還不夠,劉清山還出錢請當地的警方專為她們安排了一輛出警的車輛。
這裡畢竟地處偏僻,有些時候窮山惡水出刁民,絕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但此間的民風淳樸,熱情好客也是事實,比如大部分取景的那個村子,村民們的熱情互動能力,就頗令人感動。
別人不知道,劇中的十幾個主要演員,一到飯點若剛好沒有戲拍,一準會被很多人拽著胳膊往家裡拉。
劉清山當著這些人還半開玩笑地說了,等這部劇播放之後,你們看過了可能會直接把家裡的兒子女兒介紹給他們,因為裡面的每一個人物都令人感動到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