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胡日查,樂隊裡的馬頭琴手巴圖巴根的普通話就利索了很多:“難以想象的合轍押韻,一開始是有些韻腳押得不是太準確,
後來根據整段歌詞的核心思想,才算是把最終版本搞了出來!”
“還別說,劉先生對於我們蒙古族的表達方式掐得挺準的,總體翻譯後的詞義表達都很順暢,而且符合我們的民族特色!”胡日查緊接著道。
劉清山拿出來的華語歌詞就是原版蒙語的直譯,反向推出來蒙語歌詞或許有很多磕絆的地方,但只要跟整個詞義連貫起來,其中的細微差別並不難捋順。
他笑道;“跟查斯特的配合沒有問題吧?其實兩種語言的旋律部分,以後完全可以拆解成不同的兩首歌分別演繹!”
巴圖巴根點點頭:“貝南頓先生和他的朋友們都很遷就我們,配合上也多是他們隨著我們走,至少在排練過程中我們感到很舒服。”
他們用話語交流的同時,另有翻譯在給林肯公園的樂手們直譯複述。
聽到這裡,查斯特才插進話來:“我們主要是來學習的,他們的呼麥技術果然相當完美,這首歌也是圍繞著蒙語部分進行的,大家都是朋友,合作起來也很愉快。”
呼麥,又稱喉音唱法、雙聲唱法、多聲唱法或浩林潮爾,是阿爾泰山周圍地區諸多民族的一種歌唱方式,並非蒙古族所獨有。
這種發音方式是阿爾泰山原住民族創造的一種神奇的歌唱藝術,早在12世紀蒙古形成民族之前就已在廣袤的地域上流傳了。
簡而言之就是純粹用自己的發聲器官,在同一時間
裡唱出兩個及以上聲部,聲部關係的基本結構為一個持續低音和它上面流動的旋律相結合。
劉清山並沒有過多廢話,但首先是囑咐攝像師暫時不要開機拍攝。
“你們歇夠了吧?走,想讓我聽一聽你們的排練效果,然後再決定我要不要加入進來!”
眾人跟著他進入了錄音棚裡的排練室,路上查斯特低聲說了:“你還是要加入進來的,我們都只望著你來提升市場推廣率呢,你的清山吧粉絲可是遍及了整個世界的各個角落!”
&niddot;韓是位美籍寒裔,此時剛好走在了旁邊,“我們樂隊在寒國就遠沒有你的知名度高,目前為止,幾乎關於你的任何作品、資訊,都是秒上熱搜的焦點話題!”
這支樂隊裡除了這個人,還有位鍵盤手麥克·信田也不是純粹的老美人,而是有小島國血統的混血兒。
&niddot;德爾森的原因,兩個人是童年時候的小夥伴,後來一起進入了同一座高中和大學。
&niddot;巴登,則與貝斯手菲尼克斯·法雷爾同為住校室友,所以這支樂隊除了貝南頓之外,其他人都是有這樣那樣關係的。
&niddot;韓很談得來,儘管見過面的次數有限,但湊到了一起幾乎無話不談。
於是她笑呵呵問了:“韓哥,我們近段時間很少會首爾,現在他的名氣在寒國真的有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