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娛樂王朝筆趣閣林策> 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聽我說謝謝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聽我說謝謝你 (2 / 3)

不過如今的年輕人已經不是這麼看重傳統服飾了,大部分都只穿了上衣,下半身多是牛仔褲或現代的裙子。

甚至有的人只在頭上戴了一頂民族款的帽子,或者身上的西裝革履外面只套了件民族特色的馬甲,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好在相對應的主家人身上的民族服飾還是很傳統的,而且七大姑八大姨的聚在了一起,身上的穿著同樣一絲不苟。

此時鏡頭一轉,外面的來路上,新郎和伴郎們穿戴一新,騎著駿馬,簇擁著向女方家趕來了,這一行娶親隊伍邊走邊唱“薩仁”曲子。

聽到歌聲,新娘就坐進床上的帳幔裡,並搭上紅色蓋頭,哭起嫁來。

同時伴娘們也頭頂蓋頭團團圍坐在床帳下的花氈上,準備對歌。

當娶親隊伍來到新娘的氈房跟前時,女方的主人們立即把新娘的氈房一側掀起個口,伴郎們就在開口處對著新娘的床幔歡唱“加

爾”曲調的勸嫁歌。

當伴郎們唱到這裡時,簇擁在新娘氈房前的老年長輩們,就會不約而同地齊道“萬福”。

唱罷勸嫁歌,緊接著伴郎們和伴娘們對歌。

對歌的形式多樣,男女互相對唱,互相盤問,詼諧逗趣,一直到一方無歌以答,無詞以對,才算對方贏了。

上述對歌完畢後,新娘唱“森斯瑪”(辭別歌,以哭嫁的形式辭別父母、家人。

新娘出嫁中的哭嫁,是哈薩克族流傳下來的最為傳統獨特的習俗,而唱《哭嫁歌》是一種表達對要出嫁姑娘的不捨之情的方式。

《哭嫁歌》一般包括《告別歌》《送別歌》。按照風俗,姑娘出嫁離開父母時,要唱《告別歌》。

《告別歌》表達新娘離開孃家前對父母、哥嫂、弟妹、鄉親們的懷念和依依不捨的心情,聽來楚楚動人。

母親和親人要唱《送別歌》,如哥哥唱給妹妹的《唱給妹妹的歌》等等,《哭嫁歌》特點鮮明,內容豐富,意義深刻,包含人生哲理。

這段過程的畫面,讓泰勒幾乎全程都在大張著嘴巴,她從沒看到過結婚娶親的過程,都是用唱來代替語言的,而且頗具民族特色的歌聲跟華國的流行樂有很大的不同。

這種類似於山歌的旋律和聽不懂的歌詞,讓小妮子一直都處於驚詫狀態,同時眼神裡的興奮始終閃動個不停。

其實這些場面劉清山等華國人也沒見識過,一樣感到了驚

奇跟不解,因為他們也聽不懂歌詞部分。

尤其是王保強,嘴裡一直在唸叨著這麼兩句:“你看人家,你看人家,這樣的迎親方式才叫民族的傳承!”

劉華忍不住調侃他:“要不你也找個這裡的媳婦,我聽說他們這裡一向鼓勵走出去跟其他民族結親,同一部落的青年男女反而不能通婚,如果通婚必須超過七輩,聯姻的人家也必須相隔七條河。”

金溪善忍不住心裡的好奇:“鼓勵跟外族結親,如何能保證他們民族的種族興旺昌盛?”

“哈薩克族不同於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由於轉移草場放牧的緣故,牧民的文化生活水平相當貧乏,亟待提高。特別是夏秋季,牧民全部進駐夏牧場,定居點多數人去屋空,個別人家僅有老人和孩子。哈薩克牧民也渴望學習科技、獲取資訊,發展牧業生產,所以現在越來越提倡跟外族通婚了,但信仰伊斯蘭教還是首要前提。”

“得,保強,你暫時沒戲了!”金溪善調侃道,“即使人家鼓勵走出去跟其他民族結親,也不包括你這個漢民!”

幾人正說笑著,新娘唱罷歌曲後,由兩位年輕媳婦攙扶新娘去父母兄弟姐妹跟前,一一施禮哭別,同時也以哭聲向送行的眾親友告別。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