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從千手千眼貫穿過來,有一個蓮的意象,苦海普渡,每到那個時候都形成一個蓮花。
而且它在華國形象問題上的探索是成功的,它的舞段、構思、結構、內容以至節目單都是很華國的,也勢必會我希望這部舞能夠成為舞蹈界的一個教材。
這支特殊的舞蹈讓人的肢體語言散發著美的清香,讓舞蹈這兩個字堅守在它的本執與本質意義上而不被迷失,不斷留下驚鴻一瞥。
這是一部「無中生有」的作品,無卻生了千,千生了萬,生了萬物,這是平中出奇的作品。
尤其是它的雙人舞,不僅突破了芭蕾和現有的形式,而且還運用雜技、武術,增加了創新的力度,深化了感情。
看
一個舞劇要看故事、音樂、表演等四個方面,這部舞劇在體現編劇意圖方面幾乎達到了完美——大美無言,大善無邊,忘我獻身,救苦救難,聲光化電,美輪美奐。
它讓我們淨化了心靈,讓世界和諧,讓天人合一,或者說天地合一。
它是在追求一種淨,淨是不容易的,它是一種高的境界,轉化為一種舞蹈精神,種植於舞臺上的真正的魅力當中。
而它的音樂的和聲結構非常簡單,沒有用特別複雜的現代技法,調式功能性推動非常強。
音樂演繹得非常大氣、乾淨,技法簡潔,形象鮮明,是一部特色十分突出的舞劇。看書菈
這部戲是一群智慧的藝術家艱苦有效勞動的結果,而且舞劇本身能夠展示心靈外化的努力,不僅好看,更是一種震撼。
演員們每一次的輕顫,抖動,是多麼的美妙,巧奪天工一般。
每一次的收縮,舒展,令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她們明明聽不見,卻與音樂的聲音是那麼的協調,恰到好處。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殘缺的總比健全的更震撼人心。
比如說維納斯的斷臂,它雖然不完美,卻體現出了一種另類的美,比之完整的美也毫不遜色。
它的美美在悲壯,美在淒涼,比之完整的美,它是一種昇華。
殘缺的美表現了悲壯、悽迷的絢麗,使人蕩氣迴腸,只那一瞬,便為永恆!
整個舞劇結束,全場的人再一次起立鼓掌,聲聲不息的加油聲裡還帶著一聲聲哽咽,同時也震撼到了所有人,彷彿心靈被洗滌過一般的酥麻感受。
《千手觀音》中的形式美與意境美里,到處散發著關於真善美的表達,美與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但真並不完全就是等於美,真是美的基礎。
它運用獨特新穎的結構,解析了觀音慈悲修成的過程——三公主為病重的父王前去尋找蓮花,途中經歷眾多苦難,最終尋得蓮花,自己則幻化成了慈悲仁愛的千手千眼觀音。
這其中就是從真實的生活中,提取、充實和概括來表現藝術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