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影響力散播出去了,才會讓香江的功夫片再次被受到重視,而且跟以往最輝煌時期不同的是,終於可以以一種工業技術輸出去佔領海外市場了。
但如何走出去是個問題,《葉問》是由於有劉清山這個大bug的存在,有了他就等於有了海外市場的民間基數。
香江在陳龍之後還沒有年輕一代功夫明星的被海外認可,於是借用動作設計團隊的提前融入進去,就成了最簡捷的方式之一。
等到那一天,國際上的動作片,被越來越濃郁的東方武術蘊意的功夫
技術佔據了主流,才是香江動作片去佔領市場的時候。
顯然擁有足夠大局觀的劉清山早把這一切看透了,今天晚上說出來的話,也算是徹底把兩位香江影業大佬給深深地折服了。
這兩家影業當然代表不了整個香江影電影界,但畢竟還是四大影業之二,其他兩家則是因為沒搶到先手,才落到了兩家公司的後面。
有了他們的主意識加入,四大影業被統一思想只是早晚的事,畢竟劉清山這塊巨大的金字招牌的背後,可是意味著源源不斷的經濟利益。
再有華影跟他站在了同一條陣線上,也就間接地讓他擁有了一定的內地引入專案的話語權。
試想劉清山的專案,香江影業和資本,還不得拼了命地想要加入進來,畢竟內地市場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接下來的會議上,除劉清山之外的幾家投資方,均拍著胸脯般地許了願,一力支援整個葉問系列的順利拍攝完成。
他就此成為了今晚最大的贏家是不假,但這裡面還包含有更深層的考察意味。
一旦這個系列劇沒達到劉清山許下的成就,隨後即使不能說眾叛親離,至少今後願意跟隨他腳步的資本方就會大為縮減。
故而首部葉問影片的是否成功至關緊要,在會議結束的當天深夜,劉清山就一個人待在了剪輯師這個晚上。
他需要配合全球公映的日期提前,剪輯出盡可能多的精彩宣傳片,再以拍攝花絮的方式,有計劃地投放市場。
按照約定,他在其他方面就不用過度操心了,最主要的五家投資方里,有三家擁有幾十年的電影發行經驗,交給他們劉清山足夠放心。
唯一沒有娛樂圈背景的泛亞投資,實際上後面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了。
老總羅維興早在劉清山拍攝首部電影的時候就加入了,如今近十個專案幾乎次次不落,為他賺得了一筆驚人的數字。
還是在拍攝《亮劍》時候,他就申請了加入內地電影院線體制的申請。
而股價相關部門制定了2006年至2008年整整3年的整合期,這個時候加入恰逢其時。
這一次的短暫增長高峰期之後,後面的牌照申請就會艱難很多。
今年初,泛亞投資報審的專案終於批下來了,這個過程才歷經短短的四個來月,這在之前是難以想象的。
後來的加盟院線公司也異常
的順利,於是完全控股的羅維興大手一揮,制定出了首批60家影院的收購和建設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