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娛樂王朝林策筆趣閣>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名場面的誕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名場面的誕生 (2 / 3)

整個舞蹈節奏鮮明,氣勢磅礴,將男性舞蹈陽剛帥氣和女性的秀麗活潑之美充分展現出來。

具體表演方式是男女圍成圓圈,或男女各圍成小圈,男女各有一能歌善舞的“卓本”(領舞人),按順時針方向起舞。

男隊唱跳時,女隊只跳不唱;女隊唱跳時,男隊只跳不

唱。

舞時男女或聯臂或不聯臂而舞,節奏由慢漸快,進入高潮以快節奏結束。

依傳統習慣,鍋莊的唱詞、舞曲有一定的程式,不可隨意變動,即一唱歡聚、二唱祈禱、三唱讚揚、四唱逗趣、五唱婚嫁、六頌佛法,通常要唱跳10支舞曲才結束一個鍋莊。

此時由於有了劉清山的歌聲引領著,又並非什麼傳統的祭祀性質,也就省去了這一套繁瑣的形式,男女分隊圍成圓圈,面朝圈內,翩翩起舞就是了。

至於那些能歌善舞的“卓本”,根本就不用事先安排,因為幾乎每一個村子,每一跳街道,甚至每一個家庭裡都有擅長此道的人。

因而情緒一上來不用吩咐,領舞人就會自動站出來領舞了。

這個大型的鍋莊舞現場,實際上就是整個演出的結束曲,只不過這樣的結束方式是內地很多地方學不來的,因為他們沒有這裡這麼深入民間的能歌善舞群眾基礎。

所以說,這種群舞的結束方是源自於自發的,早已形成了這裡的人各種慶祝儀式的日常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

也可以理解為這種場面也最是被官方喜聞樂見的,因為這樣的場面能夠體現出當地人民的社會安定、繁榮發展、民族團結。

因而在這裡的人看不見的華國各處,每一臺電視機前,觀看這場演出的人們,都被這樣的歡慶舞蹈場面給震撼到了。

與尋常的歌舞不同,幾千近萬人的團體

舞場面之震撼,除了發乎於心和習慣成自然的翩翩起舞,才能把整個場面演繹得這麼自然和諧,是任何人為的鼓動營造不出來的。

而且已形成派系的民族舞蹈發展演變規模,整個地區傳統文化價值體系的更直接體現,其民族文化因子的不可或缺性,更是其他民族模仿不來的古老而深邃的文化內涵。

故而帶給更多華國人的是足可震撼靈魂的異域風情,來自於民間雅俗共賞的最極致審美觀感的膜拜與羨慕。

劉清山等七位嘉賓,也盡情融入到了這場民間盛會當中,這種自遠古而來的舞蹈,動作豐富多彩,舞姿舒展灑脫、情緒熱烈,氣勢粗獷,能深入其中無疑是件身心都感到愉悅的活力宣洩方式。

他們都混雜在各個方隊裡各站一邊,與當地人拉手成圈,和著歌曲節拍沿圈甩手舞動,情緒釋放得那叫一個暢快。

當唱歌告一段落後,眾人“呀”的一聲齊呼,舞蹈頓時加速,也令嘉賓們的興奮心跳也在跟著加速。

不知什麼時候,換上了一身藏服的泰勒,更是學人脫開右臂袍袖,盡情揮舞著長袖,把藏族人民的豪放性格和舞姿學了個完美十足。

舞者而圍成一團粗獷奔放的壯觀場面,時而撒開騰旋,猶如雄鷹在藍天翱翔,無拘無束;時而奔騰快速,揮起衣袖,猶如群馬奔騰、豪放不羈。

這是一種力量的美,一種群體的美,矯揉造作,漂浮

柔媚,有的只是腳步緩慢地交替運步,步法不重,節奏也不強,卻能隨著情緒的高漲逐漸釋放出全身心的無盡歡樂感。

泰勒就是這樣在人群中肆無忌憚的開心笑著,身心愉悅的暢快感始終洋溢在臉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