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他為扮演好這個角色,一直堅持著瘋狂減肥,尤其是在重頭戲前兩天兩夜不睡覺,只為塑造出真實可信的絕症病人形象。
一度有很多人認為他陷入角色太深了,因為這個人在拍戲閒隙很不合群。
因為他不僅不參與其他演員的內卷甚至日常交流,不違
心做更多的事情,而是更像一種自願放逐到孤島上的人,他隻身前往,感受獨處。
只有劉清山最清楚,他就是這麼一個人,只是不太善於跟人打交道而已。
相反他的內心世界敏感細膩,對生活擁有敏銳的感受力,也會容易被美好事物所打動,這些真實的特徵都讓劉清山對他充滿了欣賞和喜愛。
劇組裡的另外一個被他看重的人並不是劉華,而是扮演牧師的謙哥。
這個人的互動能力有多強,除了張嘴就是包袱的幽默性之外,還有對待人的真誠。
他跟劉華油滑得善於交際還不一樣,而是那種很容易跟人掏心掏肺的實在勁兒。
當然這可絕不意味著性格中二,他的真誠是那種不代表不設防不思量的付出型,字裡行間、一舉一動都充滿著對日常生活的熱愛,發自內心的沒有偽裝的善處性格。
尤其是酒後,真心實意之外又多出了幾分童真。
不過你若是認為這樣的人好騙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他不會把同樣豐富的人生閱歷用在與人交流中,而是藏在了不經意的笑容裡。
從他的身上看到的普遍效果是友善真誠待人的結果是雙贏。
帶給劉清山的最直接感慨就是,一顆真誠、善良的心,雖不及鑽石的奪目、貓眼石的神秘,但它卻如珍珠般純淨、透徹,似一杯芬芳可口的熱奶茶,溫暖人心。
除此之外,他最可取的地方還在於極度的接地氣,跟他交往沒有高談闊論,更多的是一種帶有點兒家長裡短的各種興趣愛好的表達。
所以說這個傢伙對於吃喝玩樂方面懂得是真多,不管各個行業、哪種老玩意的專業術語更是信手拈來,不帶打磕絆的。
在他的嘴裡,你總能學到很多東西,卻在他表述的同時,看不到他臉上一點顯擺的表情和語氣。
至於他的演技更是沒得說,所扮演的劉牧師簡直是為他量身定製的。
在《我不是藥神》小分隊裡,呂受益和黃毛自己是病人,劉思慧是病人家屬,勇哥是生意開發商,貌似完全無關的路人就是劉牧師。
劉牧師的世界很簡單,大部分人他會說:願主保佑你。
而面對某些人,雖千萬人,他會顫顫巍巍卻又吾往矣:你們是要下地獄的。
起因很簡單,勇哥做跨省交易,英文不好,於是找到了翻譯劉牧師。
劉牧師是呂受益介紹的,介紹的契機是因為他的教友裡有很多是病友。
大家來祈禱,大家基本上就是來求一個臨終關懷。
出於淡化宗教色彩的考慮,影片裡的勇哥張口閉口都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看到對方有心不上賊船,更是連「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