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就開始涉足電影,現在的人可以說是看著他長大的,作為童星他的很多電影都是非常經典的。
人們記憶中的釋小龍,還是那個吸著奶嘴,萌萌的小和尚,個頭雖然不大,但是展現出來的武功,卻是令很多人大吃一驚。
很多人覺得他小小年紀肯定不是真的會武功,其實不然,他的表演都是真材實料,是他在少林寺學的武功。
而且他的家庭其實就是武術之家,所以父親才可能忍心將兩
歲的他送去少林寺。
其父陳同山也不簡單,早年間的少林寺俗家弟子,如今的嵩山腳下「華國嵩山少林寺武術學校」校長。
可能就是在父親的薰陶下,釋小龍對於武功可以說天賦更高,而且他也非常能吃得了苦。
當然這身武功讓他在一次機遇中脫穎而出,被拍攝功夫電影的導演相中了他,從此他的成名之路就開始了。
在一部部電影中,釋小龍沒有辜負大家對於他的期待。
而他也是非常努力,雖然年齡太小,讓很多人不忍心讓他發揮出真槍實幹,但是釋小龍都是親自上場,沒有使用一個替身幫助自己。
這種態度現在在娛樂圈中已經非常少見了,所以他才能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與支援,這是他應該得
到的榮譽。
至於小嶽,則完全是劉清山的一種私心了,他一直很喜歡這個僅小他4歲的「師侄」,樸實憨厚,有眼力架,肯吃苦,重情重義。
但在這個時候請他來,還有一層原因,那就是替他站臺。
德雲社預料當中的一系列劫難,其實已經在年前就開始出現了苗頭。
剛過完新年,那位一直被劉清山看不順眼的德字輩徐姓相聲演員,就拐帶著一位文字輩光頭搭檔脫離了社團,自立門戶去了。
問題是類似的情況在德雲社依舊存在,比如同樣被他一向愛答不理的曹姓、何姓雲字輩演員,由於業務能力出眾,在各種大小演出中的分量越來越重。
相比之下,學習能力不足的小嶽就在逐漸被淪為二線演員,目前只能被老郭當做搭配使用,並沒有安排其挑大樑的作用。
要不是劉清山直接干預了老郭在京都臺的那檔綜藝的搭檔是小嶽,估計那個位置也得被曹、何兩人中的某位取而代之。
而這兩個人也如劉清山所料的那樣,在隨著自己的商演分量越來越重,已經出現了類似如徐姓演員的苗頭。
比如曹某在去年底就悄悄開辦了自己的公司,直到不久前老郭才發現。
一切還是在按照歷史的軌跡在走,為避免小嶽繼續被師兄欺負拿捏,就有了劉清山的這一次邀請。
小嶽對此當然心知肚明,表現得也更積極,早在劉清山和他的節目組還在石門時,
就提前趕過來幫忙了。
說是幫忙,其實劉清山還真沒有什麼事需要他跑腿,但這份心是真誠的,所以在趕往商都的路上,他就成為了正式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