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廠一衛兵圍長安右門登聞鼓樓,將一眾言官士子圍在了中央,氣勢洶洶刀劍出鞘。一眾士子文官也頓時群情激昂,高呼口號,推推嚷嚷地渾不將廠衛放在眼裡的樣子。
因為他們是士子,是讀書人,是清流言官,是天下“正氣”所在。
更因為他們壓根不覺得廠衛們敢拿他們這麼多人怎麼樣。若能捱上幾下“登仙杖”(廷杖)立刻就能聲名遠播地,把名字傳進各位朝堂大佬,以及天下士紳地耳朵裡,有了“清正”之名,是一輩子的“顯赫履歷”。
可當內城宮門開始緩緩關閉,一隊隊御馬監官兵開始全副武裝地出現在宮門四周的時候,士子們開始發現不妙了。
這哪裡是對待士子言官諫言的態度?這是要平叛的節奏啊!
一眾清流官員和士子頓時都傻了,一個個臉色慘白。朝廷現在的確是厚待士子言官,諫言無罪。頂多進幾天昭獄,挨頓板子,反而可以博一個“不畏權勢,以身衛道”地名聲,但涉及謀反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啊!
若不是還有內閣以及朝堂上眾大佬相救的指望,說不定此時人群,就已經開始崩潰了。
士子鬧事,內閣諸位閣老以及各位大臣不是不知道,這畢竟都是他們默許甚至鼓動的,無非是希望替他們衝鋒陷陣,製造些壓力輿論,好迫使皇帝更弦易轍,重新回來”明君“的正路上來。可從來都沒想過要謀反啊!
可這架勢哪裡像處理普通士子鬧事的樣子?士子文官請願需要調動御馬監嗎?需要封鎖九門嗎?
就在這時,關於長安右門外,清流言官以及一些士子敲響登聞鼓,卻被大批廠衛圍在中間的訊息傳到了內閣。內閣諸位閣老頓時傻眼——這是鬧哪般啊?
”這裡面會不會有什麼誤會?“內閣新近閣老王鏊小心地問到。
”可現在內外關閉,訊息不通,就不知道我們那位皇帝陛下到底是怎麼了啊?“楊廷和沒好氣地道。
”的確不正常,說起來,就算士子們敲了登聞鼓,怎麼也不會讓內廷如此緊張啊!“楊廷和想了想道:”莫非,又是那八虎在皇上身邊說了什麼讒言不成?“
”那現在怎麼辦?“梁儲最是心急,本來這事情就是他提議的,如今出了這麼大簍子,要是出了什麼事情,他如何向朝野交代啊?
梁儲話音一落,所有閣老都把眼睛轉向了李東陽。誰叫他是首輔,是三朝老臣呢?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先見到皇上再說,其餘的都可以拖,但誤會一定要先弄清楚。否則會夜長夢多,誤會越來越大,到時候就一發不可收拾了?“李東陽說完,把目光看向了內閣的其餘幾位閣老。
”是得先見到皇上。“楊廷和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可勸諫怎麼辦?我們這一去,不就表示認輸了嗎?“王鏊可是當過都御史的,是個一向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主。
“該勸諫還是怎麼勸諫,但卻不能讓皇上誤會,以至讓那幾個奸佞有機可趁。而且那些官員士子要救的。”楊廷和揮了揮手道。
李東陽正準備說話,卻被楊廷和搶了先。嘴巴動了動,微微嘆了口氣就沒說話了。唯有焦芳從頭到尾一句話也沒說。
“那走吧!”楊廷和說完,就先行一步走出了內閣。其餘各位閣老緊跟其上。唯有李東陽和焦芳落在了後面。
“首輔大人,真的要去闖宮?”焦芳故意跟在李東陽身後,小心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