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富貴一時事,身後寂寞餘高丘。
春風開花不易得,一醉何必封公侯。”
肯定是不會吟出的,畢竟是唱興不唱衰,即使是一觸就破的泡沫又如何?
不求千年,只爭朝夕!
別人都在稱讚、拍手稱快,但他們這些人不知道丁廷嶽此時的那種心境——希望觸手可得然後碎在手指尖的惋惜、淒涼、絕望。。。
這便是入世,將自身代入那芸芸眾生之中,是親身所經歷者,而不是一個看客旁觀者,用眼看、用耳聽都不夠,要用心去感受。
就像是前世,透過那螢幕所看到的,僅僅是所看到的,沒有親身去過,就無法體驗與理解那種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丁兄,請。”
步入長安的城中,它規模宏偉,形制規整,北貫渭水,西繞灃河,東臨灞河、滻河,南望終南山。
沿襲了北魏洛陽城、北齊鄴都南城的形制,三層城郭內外有別,城中-功能區分嚴密。
長安龍首原為最高點,從軍事安全、風水角度出發,選擇龍首原設定宮城;其南為皇城,為官署、社稷所在。再南為外郭城,市裡雜居。
宮城主體為太極宮,內有太極殿、兩儀殿、甘露殿等宮殿,是皇帝辦理朝政、起居的所在。
太極宮西為掖庭宮,是宮女休息的場所。太極宮東為東宮,供太子起居。
太極宮東面又加修大明宮,內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延英殿與麟德殿等宮殿,辦理朝政、休息的場所,稱東內。
太極宮就稱西內了。宮城北邊有禁苑,跨渭水兩岸,廣種林木,遍佈亭臺樓閣。宮城南邊隔橫街就是皇城了,是中央百官的衙署。
當然,這些和丁二少牽連不大,也只是見識見識這皇城的華麗、恢宏、大氣…………
而皇城之南是外郭城,又稱羅城,官員私宅、寺院、作坊、市場、民宅星羅棋佈,南北十一條街,東西十四條街,總共有一百零一坊;
由於外郭城的東南隅劃入曲江池,實際上只有一百零九坊,坊牆牆基寬三米,每坊開四門。
坊裡規劃有十字街、曲巷、府第等。長安城全城有中軸線,以宮城南門承天門、皇城南門朱雀門、外郭城南門明德門為中軸線,全城左右對稱佈局。
走過高大的城門,入目的是一道極寬敞的大道,有一種置身於《長安十二時辰》的感覺:
街道上人頭攢動、人潮人海的,道路兩旁栽種著高大筆直的綠樹,陽光照耀,綠樹成蔭;
各種麵食攤,賣胡餅的,賣豆腐腦兒,賣蔬菜水果的,賣首飾的小販,都縮在樹蔭下,擺著五花八門的地攤。
而街道兩旁開始有高大的建築物,商鋪、酒樓、客棧、鐵匠鋪紛紛出現在眼前。
朱雀門到明德門的大道最寬,稱天街,街以東為成年縣,以西為長安縣,東、西市分立兩皇城之南,再南均是裡坊民宅,以近宮城、皇城的裡坊最為繁華,也是達官貴人們追逐的地段。
丁二少要去的就是那裡的裡坊民宅,畢竟得有一個落腳之處,繁華意味著租金很貴,但他是缺錢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