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化領悟了獨孤求敗的劍道傳承心得後,林道對於武道意志與劍意之間的轉化,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這些年,林道除了花費大量的時間修行內力心法外,就是修行劍法和輕功。
至於天衍步,早已被林道結合風水之道與望氣神通,修行成一種半神通的境界。能夠根據天地風水和對敵方的氣運變化,尋找到敵方攻擊或防禦的薄弱點,從而做到從容退避或者進攻。
在經過獨孤求敗的提點,以及接受了劍道傳承後,林道開始嘗試凝成混元印的第二種變化劍形態。
深谷清幽,又不缺食物,林道就沒急著離去。
每天除了嘗試一次凝印外,林道大部分時間,都是修煉獨孤求敗的劍道傳承,好儘快將其融入自身武道體系之中。
就如獨孤求敗最後給林道的傳授那樣,感悟混元之道的包容萬有和包容無有。
一個是像林道現在,以混元之道統領自身所學。另一個,則是取其精華,凝其意境,融入混元印神通之中。
第一個好辦,只是根據已有的去學就行,最終也就達至創法者的高度。
而第二個,就需要林道能夠打破藩籬,超脫所學框架,再重新以自身大道凝成,可隨著自身成長而不斷成長。
但第二種方式,太難了。
在深谷幽居了半個月,林道也就是將獨孤求敗的劍道傳承吃透,並悟出蘊含一劍破萬法,無招無式的完美獨孤劍意。與獨孤求敗武破虛空時的境界,不相上下,卻無法超越。
當然,到這個時候,林道以獨孤劍意創出的任何劍法,可以說每一招,每一式,都與獨孤九劍相媲美。
而且,若林道使出,更是超脫獨孤九劍,達至以劍入道的層次,可與六合混元這門入道技巧相當。
但若想繼續融入神通混元印,就力有不逮,無法做到。
因此,林道也不再幽谷虛耗時間,繼續遊歷中原,觀悟紅塵,檢視自己主持的這次變革,是否有什麼不足之處,為下次變革提供詳實的資料。
……
離開襄陽之後,林道從劍門關入蜀,真實的感悟到李白在《蜀道難》中,描述的各種景色,以及那讓人抓狂的道路。
到了成都之後,體驗了一番當地的風土民情,以及那著名的土木工程奇景都江堰後,乘一葉扁舟,順江而下,直入江南。
此時的江南,並沒有受到戰亂的波及,本應該比北方大地更加繁華才對。
可因為宗族林立,商賈雲集的關係,在改革之處,阻力之大,讓變法政令,根本無法下達鄉鎮。
因此,江南地區的變革,比北方大地晚了將近七年時間。而後,朝廷雖然把世家大族強制遷移出九州之地,但錯根盤雜的形式,依然讓變革進展緩慢。
除了郡城周邊,下級的鄉鎮,根本沒有多少變化。也只有在集市上,看到了這個年代不該出現的牙膏、牙刷,香皂,玻璃鏡子……等日用品後,林道才能發現那一絲變革後的改變。
沒有說什麼,林道只能沉默的看著,觀察著,一直到走出江南,再次來到汴京。
皇宮,御書房,林道和欽宗趙桓兩人相對而坐。
茶香嫋嫋,安靜異常,兩人都沒有急著開口。
等到宮人進來添第二次茶水時,身為皇帝的趙桓,才不得不開口說道:“帝師,對於朕可是有何不滿?或者是地方上出了什麼事?”
對於林道,趙桓與其雖說是第二次見面,但他認為自己還是自己還是對林道的為人,看的非常清楚明白。
因此,在看到林道再次答應,前來見自己後,就明白帝師又發現了什麼事情,或對什麼不滿意。
“你這些年,所作所為,我還算滿意。不過,在有些地方,你還是太過仁慈。”林道沒有立即開口,而是喝了口茶後,才淡淡的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