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的潯陽樓被豪橫包場。
迎來了久違的繁華熱鬧。
停歇多日的秦小娘子的琵琶聲再次響起在潯陽江畔的夜色中,
引得經過江畔高樓的遊船不時地停泊傾聽……
戰爭是經濟的晴雨表。
而一場戰役的主旋律,或說本質,是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而不是全部敵軍。
蔡勤軍內的有生力量是什麼?
自然是以一千五百返鄉戍卒、投降的洪州府兵為主的五千精銳士卒。
除去留守洪州城的,還有被朱凌虛父子策反的部分洪州投降府兵。
蔡勤主軍的精銳兵力,仍舊比王冷然的援軍多不少。
可是經過牯嶺之戰,朱凌虛臨陣倒戈,王冷然、趙如是的前後夾擊,主軍大潰,蔡勤攜八百輕騎逃走,
只不過當時夜色闌珊,牯嶺又是毗鄰一片深山老林,不少潰敗的洪州步卒丟下武器,就近逃入了深山老林,否則戰果還能更大。
不過也有潰兵往江畔船隊那邊逃,只不過迎接他們的是副將秦恆的一把大火。
總的來說,牯嶺之戰,蔡勤軍的傷、亡、降卒將近千人,剩下大半雖然逃走,但是短時間內,應該是聚集不起來了,更別提此役對於此前一直勢如破竹的蔡勤匡復軍計程車氣打擊了。
不過也說不準。
畢竟出了個叛徒朱凌虛,才導致功虧一簣,想必蔡勤等匡復軍將士們現在對於這位三姓家奴,應該是恨得牙癢癢。
不過敵方之痛,乃是勝方之喜。
失去有生力量,江州境內原本望風而降的縣城紛紛掙脫出來,喜迎王師。
一座座江州縣城被陸續收復……
前線戰事的大獲全勝,使潯陽城內計程車民工商等各行各業生機盎然起來。
愈發安穩的潯陽城,再度成為趨利避害、南來北往的商賈行人們青睞的落腳點。
潯陽江畔的歌舞生平暫時又回來了。
今夜,江州大堂主持的這場慶功宴,在潯陽樓這座重新開門的江南名樓舉辦。
特意請來的琵琶大師秦小娘子。
不過真正的主角,是親自到來慶功的潯陽王離閒,與大勝而歸的王冷然、朱凌虛父子、趙如是、秦恆等人。
歐陽戎帶領燕六郎、元懷民、陳幽等江州大堂官吏們一起赴宴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