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夜裡與柳子文談好的交易。
翌日一早,就有柳家的管事前來龍城縣衙與六曹交接。
狄公閘的事宜立馬提上了日程,在年輕縣令的督導下,開始落實。
計劃的柳家工匠與縣衙人手也開始陸續動員起來。
按道理,這些事讓下屬去跑就行了,與那位柳氏少家主一樣,歐陽戎只需要狄公閘修成當天去剪個彩露露面就完事。
但年輕縣令卻對狄公閘之事拿出了比折翼渠第一期還要重視的態度,親自前往最前方視察。
今日一早,歐陽戎就帶著下屬,去往上游實地考察狄公閘的舊址。
從彭郎渡乘船走水路去上游頗為便捷,蝴蝶溪並不算湍急,逆流而上倒也沒比陸路慢多少。
歐陽戎再度踏足狄公閘舊址。
河道兩岸的廢棄木樁石墩間,遍佈有同一藍色的野花,水患過後的泥土草木瘋漲。
給人一種頗為荒蕪的感覺。
隊伍裡活絡玲瓏的下屬湊近年輕縣令,給他講解新修狄公閘的事宜。
歐陽戎默默傾聽,不時點頭,目光卻不自覺落在舊址上佈滿的藍花上。
從彭郎渡一路行駛過來,兩岸都有這種藍色野花。
在龍城本地,它被當地人稱為蝴蝶花,開滿了蝴蝶溪兩岸。
不過歐陽戎見之卻有些啞然,這不就是前世的鳶尾花嗎,不過眼下它應該還沒這個名。
忙忙碌碌視察一上午,待到中午,年輕縣令一行人是在不遠處山村裡一家農戶裡歇腳吃的午飯。
龍城水患的餘波已經過去不少,傷痕漸漸撫平。
從上游逃往龍城的流民,在賑災營撐過了飢餓,又靠縣衙以工代賑的營造存了些錢糧,不少又有家田的人已經返回村落。
這個落腳的山村便是如此,重新安家的農戶們對‘蘿蔔縣令’的到來十分熱情,婦孺孩童們紛紛圍來,院子擠滿人,待午飯後,又是熱心挽留,歐陽戎好不容易找了個藉口才得以脫身。
日上中天,柳家工匠與縣衙書吏們將狄公閘舊址的情況實地考察並記錄完畢,眾人準備回返縣城,歐陽戎左袖擦了把額上汗。
“咦,阿山呢?”
他轉過頭不見某個木訥漢子的身影,回頭繞船身往後走了幾步,才發現柳阿山正在船尾後面的溼攤上彎腰採摘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