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下午。
紫微宮廣場上。
衛思行突然覺得,站的太高也不好。
太陽太曬眼睛了,用手掌遮擋有些不雅觀,畢竟整個洛陽的勳貴們都在臺下看著呢,得注重儀容。
衛思行看了眼旁邊的哥哥衛繼嗣。
此刻的紫微宮廣場上,大周頌德天樞附近,文武百官、皇親權貴雲集。
眾人都站在天樞臺下,仰望著三人登臺。
衛繼嗣、衛思行並排而行,衛繼嗣稍微快一步,二人都跟隨在最前方的龍袍老夫人後面。
在下午的日頭下,衛思行瞧見,旁邊的衛繼嗣正微微眯眼,看著前方龍袍老夫人頭戴著的玄黑九旒冕,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或許是覺得戴此物能遮陽?
這是帝王的冠冕。
衛思行默默想道。
對於這位哥哥的野心,他也一清二楚。
或者說,衛繼嗣之心,路人皆知。
大周的離衛之爭,涉及國本的皇嗣之爭,洛陽百姓都心知肚明。
朝局的不穩定,也令大周高層的政治傾軋格外嚴重。
這種鬥爭就是如此,誰都知道與國無益,甚至會波及賢良。
但是又不得不爭。
在這種政治遊戲中,不是後退一步就能斯抬斯敬的,後退一步,是萬劫不復。
或許在LY市井那些書生販夫茶餘飯後的閒聊嘴裡,只要聖人如何如何做,就能國泰民安,安然無事。
但是身處其中,才知曉處處身不由己。
被天下義士私下罵尸位素餐的袞袞諸公,正因為“尸位素餐”,才常青不倒的站在那個位置,若是哪天突然不“尸位素餐”了,那才糟糕。
任何外人看來愚蠢搞砸的國事,私下絕對有一個無懈可擊的合理邏輯,就是,必須搞砸必須愚蠢,才符合天理。
這些年的離衛之爭中,不管是營州之亂,還是李正炎的匡復軍叛亂……魏王府、梁王府所做的很多事,都是如此。
但是,衛思行知道,這一切是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那便是定於一尊。
感受著四面八方的仰望目光,重歸這處萬眾矚目的位置,衛思行意氣風發。
他抬頭看著前方高大巍峨的天樞銅柱,嘴角露出一絲笑。
這件藝術品,就是這一切的轉折點,也是扭轉衛氏頹勢的關鍵手。
今日能被聖人點為陪祭人,當眾陪著聖人在天樞前祭祀天地,就是聖人某種傾向的體現。
更別提整座天樞大陣暗中的職能了,可以說,若是他們衛氏願意,聖人點頭,在場的所有權貴們,都能一網打盡,當然,只是個比喻,不會如此暴烈粗魯,但也足以震懾對衛氏與聖周有異議的宵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