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懷民的衣袍被露水打溼。
早上剛過,陽光初上,這條白霧瀰漫的上山小路上,還有不少花草上尚有大顆粒的露水凝聚,將落不落,恰好被一路登山的元懷民觸碰掉下。
元懷民沒有顧及這些,孤身一人,一聲不吭的埋頭登山,手裡撐著一根碧玉杖,是那位容真女史派人送來的,方便他登山。
這裡是雙峰尖南岸的南峰山腰處,一條通往山頂的小路上。
雙峰尖最初是連綿在一起的兩座山峰,遠遠看去,如同孿生兄弟,中間凹處的山腳根都緊貼著。
在江州前任長史歐陽良翰所主持的水利工程下,雙峰尖如同一塊蛋糕,被從中間切開,開鑿出了一條洩洪的水道。
於是雙峰尖被切割成了南峰北峰,分別坐落在南岸北岸。
潯陽石窟就是沿著北岸修建的,東林大佛所在的主石窟也在北岸,大佛背靠北峰懸崖。
雙峰尖渡口則在南岸,從潯陽城前往潯陽石窟必經此地,原本中間的水道上有不少船隻通行,今日統統被扣押在了渡口,私人不準調離,正處於戒嚴狀態。
所以元懷民眼下在爬的這座南峰,是能縱覽北峰及其大佛的最佳觀賞點。
這也是容真、易千秋允許元懷民登上此地的緣故。
他是今日負責描繪盛景的畫師,也是易千秋給他爭取的機會。
不過元懷民前幾日便已清楚,易千秋為他爭取來的這個機會,也是付出了代價的。
或者說,交換。
是徹頭徹尾的利益交換。
哪怕元懷民十分不認可這一場交換,甚至替元氏感到愧疚可恥,羞與為伍。
就像他最近從吳先生那兒所得知的,當年秋娘與其父代表他們京兆元氏,去和大周朝廷所做的秘密交換一樣。
元懷民並不是一個人上山的,後面其實還跟著一隊白虎衛甲士,是早上分開前,易千秋派來保護他安全的,不過元懷民並沒有讓他們靠太近,也沒有把自帶的畫卷紙筆交給他們。
上午的陽光漸漸升起,瀰漫雙峰尖內外的白霧未見消散。
南北峰間,白霧橫江。
元懷民一手撐著碧玉杖,揹著書生趕考式的小書箱,緩步登高。
背上的書箱安裝有遮掩傘,裡面放有一捆畫卷,與作畫工具。
有些畫卷被布包裹著,看不清軸杆材質。
剛剛元懷民來時,是易千秋帶他進來,沒人檢查他,畢竟不是登船去往北岸的主石窟。
另外,就算是檢查也沒用,今早出門前,吳先生早有準備。
想到這些,元懷民幽幽一嘆,忍不住回頭瞧了眼背後的那一捆畫卷。
今晨在承天寺出門前的那一幕,他依舊記憶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