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不是吧君子也防筆趣閣> 二百六十三、洛陽紅人,師憑徒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二百六十三、洛陽紅人,師憑徒貴 (1 / 3)

“謝先生,聽說令徒貶官江州司馬的時候,秦大元帥曾邀請他去往前線,擔任中軍大營長史?可是令徒辭拒了。”

“聽小女說過,好像是有這事。”

“謝先生,令徒為何辭拒這等好事?”

“可能是良翰不太喜歡吧,只想在司馬職位上清修,哪有這麼多為什麼。”

宰相府,書房內。

謝旬、沈希聲、代表相王府的中年文士孫翼,還有一眾保離派的鐵桿舊臣們齊聚,再次聊起了最近熱點的江州之事。

狄夫子暫時不在書房。

中年文士孫翼又不動聲色的找謝旬搭話。

謝旬有一搭沒一搭的回覆他。

不過,不只是他,周圍的沈希聲等同僚們,同樣對他的這位高徒津津樂道。他都有些回覆不過來。

謝旬這段時日子,在宰相府麾下的同僚圈子裡,算是出盡了風頭,早上出府前洗臉,都發現朱顏年輕了幾歲,嘴噙笑意,煥發光彩。

這很難得。

因為大周疆域很大,天下十道,上百個州縣,江州只是其中之一。

本來是個小透明,還是因為西南前線的戰事,外加東林大佛的建造,今年開始,這個江南小州的名字,才在洛陽朝野漸漸變得耳熟能詳。

大周朝廷與政事堂每日要討論的軍國政事很多,西南前線只是其中一個熱點,算是朝野關注的幾個方向之一,大周頌德中樞與四方佛像修建也是其中的一個。

兩相疊加,江州二字,才在政事堂內的出場率高些。

當然了,若是再有心一點,會知道去年底起復的潯陽王一家,也是在江州的州城潯陽城建府……這個舉措動靜表面很小,不聲不響的,潯陽王一家又不是升遷回京,暫時影響不到大局,但是江州建府是一個跳板。

朝中明眼人隱隱都知道,明面上有至少兩波勢力在那裡匯聚博弈,圍繞潯陽王后續是否能從江州升遷回京這件事……反正衛氏肯定是最不希望看到這個的,保離派這邊則是有些複雜,主要還是那位相王殿下的態度……

總而言之,對於大周朝廷來說,北方事務的權重比南方事務高,關中權貴們喜歡盯著河北世家,對於南方士族有些漠不在意,五姓七望只有偏末尾的兩家在南方,其他幾乎全在河北,而且乾周立國以來,王謝兩姓都往關中跑,經營洛陽。

直到近些年,分別以揚州、廣州府為代表的江南、嶺南因為商貿逐漸繁盛,稅收開始佔據帝國財政的不小比例,南方的地位權重才稍微高了一些,近幾屆科舉入仕的人數比例也明裡暗裡上調了點,雖然依舊有南北懸殊的差異。

今年的西南李正炎叛亂,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即使如此,朝廷諸公與重臣們平日在政事上的目光,還是習慣性的落在北方,北重南輕本就是這個時代的大基調。

直至這次江州星子坊大佛倒塌事件,一下子犧牲三位重要人物,刺史這種朝廷命官就不用說了,還有一位是當朝魏王的三嫡子,外加主導星子坊造像的夏官靈臺郎,傳聞還是司天監一位副監正的學生,隱隱與梁王府某位郡主有婚約。

具體的死亡原因朝廷暫時沒有公佈,還不明,傳聞是和西南反賊們有關。

但是這一波下來,自然是讓“江州”、“東林大佛”幾個字眼再次頻繁出場,讓大周京城的官員們耳熟能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