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陽樓。
今夜被包場的一樓大廳。
一把畫有仕女圖的竹製傘被拍賣到六千兩天價。
價格還在攀升。
眼下只剩鹽商大賈裴十三娘與匡廬名僧思慧大師在寸步不讓的競價。
高昂的價格,已令其它起身競價潯陽名士們望而卻步,臉色猶豫起來,畢竟名士花錢大手大腳歸大手大腳,但也有個度。
“阿彌陀佛,貧道願出六千兩百兩。”
思慧大師咬牙。
裴十三娘二話不說:“六千五百兩。”
這個價剛報完,眼見思慧大師欲要張嘴,裴十三娘立馬斬釘截鐵:
“七千兩!”
全場肅靜,一時無人言語。
裴十三娘微微抬起下巴,眾人看不見的下方裙袖裡,一隻攥拳的手心已經捏滿了汗。
她臉色風輕雲淡,環顧寂靜大廳,朝眾賓客淡淡一笑,態度勢在必得,餘光卻緊緊關注著思慧大師欲言又止的表情,沒有鬆懈。
“這……”
與思慧大師同桌,此前沒有參與競價的一眾潯陽名士們,有些不明所以,看了眼表情掙扎猶豫的思慧大師,他們臉色愈發好奇。
“姜道長,思慧大師他為何如此執著買傘,剛剛您也是……”
有名士壓低嗓音,朝此前贈笛的姜姓道士疑惑詢問。
競價失敗、自覺退下的姜道長苦笑搖頭:
“這個……”
他餘光先是瞄了眼同桌不遠處臉色鐵青的王冷然,頓了頓,還是小心翼翼的壓低聲音指出:
“此傘上的配畫,描繪出的簪花仕女,筆勢圓轉,裙裳飄帶如迎風飄揚,是‘吳帶當風’的衣紋繪法,是當年長安那位老道士的蘭葉描絕技,模仿不了。
“此前在下還不太確定,現在看思慧大師的樣子,看來無疑了,思慧大師對釋道兩家的神仙畫更懂一點,而傳聞中的那位老道又最擅作此類壁畫……”
“嘶,姜道長說的是那位曾浪跡東洛的畫聖?”
驚撥出聲,一眾匡廬名士眼睛頓時睜了睜,有人轉頭,驚異看向伶俐丫鬟懷裡的那把手工傘。
當年大乾還在時,曾有一位平平無奇的老道士浪跡洛都,在諸多寺廟道觀揮墨作壁畫,時人驚為天人,最後驚動尚同朝理政的乾高宗與衛後。
二聖將其召到京都長安,入內供奉,並命他“非有詔不得畫”,暫居宮廷期間,老道士留作頗豐,畫聖之名,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