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從太史局,更名為司天監,只是一次毫不起眼的改名。
但是!
這卻是代表了,古人對天地認識的又一次進步。
接下來……
李重也是打鐵趁熱,陸陸續續地在科學報上發表了,一年四季的由來,風雨雷電的形成等等文章。
不過其實要說到風雨雷電這些事物的形成,早在漢朝的時候,董仲舒就已經有說過了。
只不過……
董仲舒不喜歡說人話,又是陰又是陽的,一般人還真的有點難以理解。
反觀李重,就要說得相對的簡單易懂些,不過也相對地比較淺顯些。
說白了,就是冷熱交替,形成了風雨雷電這些現象。
這冷熱,所有人肯定還是能夠聽得懂的吧。
同時……
李重還在文章的最後,提出了一種大膽的設想,那就是利用自然界事物形成的原理,實現人工降雨。
當然!
這種人工降雨,其實是有條件的。
並不是說天空上萬裡無雲,也能人工降雨,而是當已經具備了降雨的條件,然後你想讓雨下得更大些,不至於那些天上的水汽都跑到別的地方去了,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之下,才能使用人工降雨。
或者說,把這個稱之為人工增雨,要更加合適些。
而且……
這麼做,肯定是要配合大型的水庫來使用。
其目的,就是為了控制一個地方的乾旱程度。
與此同時……
李重也不得不提出了人工降雨的弊端。
比如說,會干擾大氣的正常變化、攔截了其他地方的雨水,會造成不同地區之間產生矛盾等。
這就好比是一條水渠,你從上游就把水給截斷了,那當然是要打架的。
這文章讓李承乾看了,都禁不住說出了一句恐怖如斯。
人工降雨都敢想出來。
他老師,真的是什麼都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