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楚國律法,可是容許百姓們言論自由,並沒有定什麼可言,什麼又不可言?”
李公子氣焰有所囂張起來,對著這位茶鋪掌櫃說道。
雖然剛才眾人感覺到話題敏感,對方所說之言不敢輕聲附和,但是多數目光之中,還是頗為贊同。
茶館掌櫃聽對方如此一說,知道確是如此,可是他一介商人,可得罪不起官府,更不想惹禍上身,便要繼續出言勸道。
這時鄰桌的那位相貌醜陋的書生,卻實在坐不下去了,他站起身來,朝李公子拱手說道:
“在下荊州襄陽龐統龐士元,聞公子精通儒家學術,深知仁禮二字,如今依楚國律法,卻要出言辱楚國之王,不知這仁字何在,禮字何從?”
楚風聞聽龐士元的名字後,頓時神魂俱震,立刻將目光死死鎖向了對方,心中則激動地暗暗喊道:“此人居然是鳳雛,他是鳳雛!”
圍觀的眾人,見龐統如此說話,顯然是在明著指責李公子。
這就好比一個客人吃了主人家的飯菜,卻過後掀人家桌子,罵人家娘,實在是不知禮,沒有仁義。
這些人開始議論紛紛,有人暗自贊同,有人反對,各自持有著不同意見,茶鋪掌櫃的見狀,知道再說也無濟於事,便嘆息地自行離開了。
李公子見到這個身材中等,其貌甚醜的傢伙,竟然敢公開指責自己,則露出不屑的神情看了看對方,然後申辯道:
“楚王暴虐異常,殘害朝廷百官,就因為我身處楚地,就不能說主人的不是嗎?”
龐統聞言後笑了笑,接著說道:
“昔日孔聖人在提出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觀點前,曾走遍了千山萬水,聽聞了百姓萬語,見到世人種種不端,才有了此觀點。
李公子卻只聞結果,不見事實,便武斷而言,真實難相信,是個讀過聖賢書之人。
讀書人之所以受人尊重,是因為明事理,辨事非,比常人看得遠,看得清,看得高,而不是像常人那樣杜撰猜想,不辨真假。
我從荊州而來,雖不過千里迢迢,但一路上荒野淒涼,到處都是逃難之人。
待自入楚境之後,大部分郡縣百姓安康,豐衣足食,其樂融融。
然而董家及部分地方官員,卻在暗自橫徵暴斂,荼毒鄉民,製造冤情,視百姓生命如草芥,此事乃我親眼目睹。
聽說楚王微服私訪,不經意間瞭解此事後,發覺了董家及部分官員的陰謀,他們貪墨錢財,私訓死士,有所圖謀。
請問,如果不是企圖造反,那麼暴斂錢財所為貪圖享樂也就罷了,為什麼還要暗自私訓,多達五千人的死士?